近日,一張周黑鴨冠名武漢地鐵的圖片引熱議,網友調侃“各位乘客您好,周黑鴨·江漢路到了,請您拿好手中的鴨脖子,依次從左邊車門下車。”其實我國現有多個城市拍賣地鐵站冠名權,是城建部門籌措資金的通行辦法,你怎么看?
點評:
一直以來,關于冠名的事情都容易引起爭議。這次武漢地鐵的周黑鴨·江漢路站亮相后,就引起了一陣口水。在我看來,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只要主站名還在,在站名前冠上廣告而不影響市民理解,其實沒什么不對。地鐵站也是一種公共資源,主要功能還是為市民服務,但不可忽視的是,公共資源也是需要運營的,也有成本需要覆蓋的。如果這份為市民服務的成本商家愿意通過冠名來買單而不必動用財政資金的話,何樂而不為呢?其實不只是地鐵站冠名,包括地鐵站里的廣告位、面包店,不也一樣是公共場所,為何看到的就沒問題,聽到的就有點抗拒呢?哪怕是地面上最常見的戶外廣告,哪一個不是通過占用一定的公共空間來吸引消費者視線呢?
冠名雖然沒什么問題,但冠什么名卻還是有一定講究的。既然地鐵站有公共性,那就要不能選取那些比較容易讓公眾產生反感的商業廣告。你想,“某某男科醫院祖廟站到了”,這站名一報,本來要出站的人估計都不敢出站或只能掩面出站了。不過,“不反感”確實是個很難界定的標準。比如周黑鴨冠名江漢路站,有人說用食品冠名顯得不莊重,我則不能理解,食品怎么了?鴨脖子又怎么了?好歹也是個全國叫得響的本土品牌嘛。莫非真要冠名為路易威登江漢路站、愛馬仕江漢路站,才顯得格外高端洋氣嗎?要論親切感,我還是投周黑鴨君一票。
冠什么名有講究,怎么冠名也有講究。還是那句話,既然是公共資源,就不可少了公眾參與的環節。整個冠名過程一定要公開透明,必要時可通過媒體公布初選結果征詢民意,既然是件好事,就要讓做好事的過程少點阻力,不可忘記“程序正義”。冠名費收了多少,都用在哪些方面,市民究竟有沒有得到實惠,這些才是評估冠名有成效與否的關鍵問題。若是錢收了卻不提升軟硬件服務,不僅對不起天天聽著站名咽口水的乘客們,也對不起出了那么多冠名費的周黑鴨君啊。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看,只要操作得當,拍賣冠名權也是一種運營公共資源的好辦法,總比每年虧著本伸手要補貼強吧。(文/記者張漲)
(責任編輯:張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