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禹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劉錫潛做客中國經濟網(王耀峰 攝)
中國經濟網3月3日北京訊(記者佟曉群)3月3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禹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錫潛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欄目時表示,近年來,隨著進口轉基因大豆如洪水般涌進國內市場,國內主產區的大豆加工企業生產基本陷于癱瘓,中國4000萬豆農面臨生存危機,應當抓住當前難得機遇,充分發揮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獨特優勢,搞好深加工和產業開發,這是中國大豆突破重圍的關鍵。 點擊進入直播專題>>>
發揮中國大豆優勢提升國際地位
我國是大豆原產國,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但自20世紀50年代后逐漸滑落為世界第四。由于我國大豆產量及含油量不能滿足國內加工企業的需求,因而每年要花大量外匯進口。如此,國外的轉基因高油大豆開始越來越嚴重的沖擊國產大豆……。
劉錫潛表示,我國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具有獨特優勢卻沒有發揮出來。我國非轉基因大豆不僅蛋白提取率高,而且綠色、安全,在國際、國內市場供不應求。為此,他呼吁,應當抓住當前難得機遇,發揮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獨特優勢,打造“中國大豆”國際品牌,提升中國大豆國際地位。
他建議,國家應把高油大豆扶持資金轉向高蛋白大豆,扶持中國大豆蛋白質加工行業,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同時還建議國家和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培育大豆優良品種,帶動種植基地建設。如此形成良性循環,讓中國農民的大豆真正賣上好價錢,從而跳出和美國、巴西“轉基因”大豆惡性競爭的圈子,真正達到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和農民增收的目的。
開通國產大豆運輸綠色通道
“公路、鐵路運輸是國產大豆的主要運輸渠道,由于目前存在的運輸瓶頸,嚴重影響了大豆運輸,增加了運輸費用。”劉錫潛表示。
劉錫潛介紹,中國的大豆主產區在東北,產量占全國的40%。其中,黑龍江一個省的大豆產量就占到全國產量的34%。就商品量而言,黑龍江大豆占全國大豆商品量比重更是高達50%。然而,大豆主銷區則在較為富裕的南方,因此,需要把大豆從北方運往南方加工。但近年來由于交通運輸存在瓶頸,尤其南北方向的交通運輸沒有跟上經濟發展速度,造成了東北大豆加工企業運輸困難且成本高的局面。
“應扶持大豆加工企業興建倉儲、運輸等基礎設施,尤其是南北走向的基礎設施,建立大豆現代物流體系,減少大豆流通成本。同時,要加強路政管理,治理整頓運輸市場,禁止公路亂設卡、亂收費、亂罰款;整頓鐵路車皮倒賣現象,解決加工企業申請車皮難問題。”劉錫潛建議,“還要為東北大豆運輸車輛辦理‘綠色通道通行證’,實施減免過路費及道路免檢等優惠政策。”
實施“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城鄉居民營養狀況明顯改善,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并存。劉錫潛表示,將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合理搭配形成的雙蛋白食品,既有利于改善營養不良、均衡人體營養結構,也有利于預防現代文明病的發生,是未來新型營養食品的發展方向。
“鑒于大豆蛋白和牛奶蛋白的營養互補,大豆蛋白產業的經濟性、持續性,實施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為輔’的‘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可實現健康食品大眾化。”劉錫潛表示。
劉錫潛認為,營養改善的經濟性是發展中國家首要考慮的問題。中國是大豆的故鄉,自古有種植大豆的傳統。大豆是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農作物,為水稻的5倍、小麥的3.3倍,大豆營養全面且具有相對成本優勢。雙蛋白食品中的大豆蛋白可以降低牛奶蛋白的生產成本。
“而營養改善的持續性是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劉錫潛指出,“我國耕地資源緊張,利用有限的耕地保障優質蛋白供給量是營養改善的前提。以占地400畝的大豆蛋白企業計算,可年產大豆蛋白7萬噸,只需要耕地140萬畝,若生產同樣數量的牛肉蛋白卻需要耕地4300萬畝,可節省標準耕地4160萬畝,這比廣東全省的耕地還多出160萬畝。所以,以大豆蛋白為主進行營養改善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耕地資源,更具有持續性。”
他表示,通過實施“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不僅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優化膳食結構、改善營養狀況和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可加快推進農業、食品產業和營養健康產業一體化的建設。“這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需要,產業集成的需要和國民營養改善的需要,也是自然資源、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趨勢和最佳選擇。”
為此劉錫潛建議,應開展“中國特色雙蛋白工程”宣傳計劃;實施“雙蛋白工程”振興計劃;同時,密切配合“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向貧困地區中小學生提供優質、安全的雙蛋白營養食品。
嘉賓介紹:
劉錫潛,1951年9月27日出生,現任山東禹王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中共黨員,國家發明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因其對社會的突出貢獻,2003年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以下為訪談實錄:
(責任編輯: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