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食品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參加兩會的代表和委員們大聲疾呼。九三學社中央在給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提交的提案材料中提出,食品安全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重視與加強中國食品質量,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是目前亟待各級政府重視與解決的重大課題。
食品安全:“問題太多、令人憂慮”
含蘇丹紅的“紅心”鴨蛋、引發廣州管圓線蟲病的福壽螺、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事件,還有染色黃花魚、病害豬肉、人造蜂蜜、孔雀石綠……2006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危及飲食安全的事件,使老百姓對直接關系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充滿了憂慮,甚至發出了“不知還能吃什么”的感嘆。
今年1月15日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發布的《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2006)》顯示,在訪問的14類問題中,被訪者最關心的是食品安全問題。新華網在兩會召開前進行的一次調查也顯示,92.23%的網友認為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問題太多、令人憂慮”。全國政協委員呂建中指出,民意重于泰山,有關部門應當認識到當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考慮一下為什么一個吃的問題多年解決不了,盡快拿出有力措施改善食品安全狀況。
由于目前我國食品藥品生產和消費總體水平不高,導致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發展不平衡,農產品種植養殖以單個農戶為主,濫用或不當使用化肥、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等問題比較普遍。全國100多萬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中,不足10人的小企業、小作坊占七成,相當一部分不具備生產合格產品的條件或不按標準生產加工。經銷農產品和食品的集貿市場、企業、個體戶,大多缺乏必要的設施和規范的管理,有的企業不嚴格執行生產規范,違規生產。同時,制假售假手段花樣翻新,有的甚至運用高科技造假。由于標準跟不上,檢測成本高,監管和打擊的難度增大,食品藥品安全形勢更加復雜。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建陽市小湖鎮馬坑村黨支部書記徐承云表示,從消費的角度來看,中國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比較大,廣大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消費水平偏低,辨偽能力不強,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欠缺,容易成為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的受害者。“在農村的市場上,自產自銷的散裝食品、大城市的下架食品、仿名牌食品比比皆是,廣大農村地區已成為假劣食品的主要產地,而占我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也成為假劣食品的主要受害者。”
隨著食品藥品生產新技術、新原料的廣泛使用,食品藥品安全面臨新的課題。一些新的食品原料和包裝材料沒有經過足夠的、科學的跟蹤測試,食品安全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利益作祟、監管不足,食品安全形勢嚴峻
食品安全問題頻頻亮紅燈。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衡東愛平養殖集團總裁劉愛平表示,國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打擊力度不能說不大,但食品安全的形勢仍然嚴峻,利益作祟是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長期從事養殖業的劉愛平代表以“瘦肉精”為例,向記者分析了食品安全問題屢屢出現的原因。“添加了瘦肉精,豬肉就可以注水,100斤肉可以注30斤水,而且交易的時候看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那些不法經銷商當然愿意添加瘦肉精。”劉愛平代表還告訴記者另外一個現象,一些經銷商去農戶那里收豬肉,沒有添加瘦肉精的肉反而比那些添加了瘦肉精的肉價格要低,1斤肉大約低0.2元,一頭豬就相差40元。“這就讓一些沒有添加瘦肉精的農戶為了利潤也添加瘦肉精。”
“衛生部門監管食品衛生存在人員不足、經費不夠、打擊不力問題;質監部門監管食品存在法律依據不足、缺乏專業機構與人員問題;工商部門監管食品只限于一般監管;藥監部門監管食品的職能不到位;多頭管理,部門配合不力。這5個方面是我國目前食品監管體制存在的缺陷。”全國人大代表陳慧珠表示。
針對生產環節中的一些不規范行為,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王秦平表示:“中國食品衛生的安全隱患主要存在于生產環節。”他認為,要保障食品安全,必須抓好源頭,防患于未然。來自重慶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劉中慧則表示,有關部門對制假造假的打擊力度還遠遠不夠,應該從立法、執法等方面大力加強。
許多代表、委員還提出,要加強信息化建設以及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在提升監管效能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公眾安全意識,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飲食用藥安全。
代表委員呼吁,應有專法專管
兩會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2007年度立法計劃,代表和委員們呼吁了多年的食品衛生法修訂被赫然列上了日程。這個消息讓一直關心食品安全立法工作的代表、委員們興奮不已。“無論是修改《食品衛生法》,還是專門出臺《食品安全法》都太必要了!”徐承云代表表示。
“食品監督管理已不再僅僅是食品衛生問題,更是食品安全問題,而原有的《食品衛生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建議修改原有法律規定,并將《食品衛生法》明確修改為《食品安全法》。”在福建代表團的提案和建議中,記者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
其實,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以來,提出制定食品安全法、修訂《食品衛生法》議案或建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已經多達2510人次。為食品安全立法的呼聲一直都沒有停止。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表示,我國尚未出臺系統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規,現有法規分散、零亂,且標準過少。
在調查中,“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加強哪方面的努力”一項,“加大懲罰力度,嚴格檢驗檢疫”以83.52%的得票率高居榜首。曾4次領銜提交關于食品安全問題議案的全國人大代表陳慧珠表示,新法亟須解決食品安全監管不力的問題。她建議改進監管形式,將多段管理改為兩段管理。將農業、質檢、衛生、工商、藥監等部門逐一分段監管模式,改進為原料供應與加工消費兩大環節,將分散在各部門的監管職責相對集中。“我認為應由一個部門承擔主要負責、其他部門配合,防止出現執法模糊或真空地帶,形成部門合力。”
目前我國針對大規模惡性食品安全事件的處罰力度還遠遠不夠。很多代表和委員都提出在新法中規范食品安全監管主體。“要以法律形式明確各部門的食品監管職責,防范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形成統一、協調、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徐承云代表表示。
就在代表和委員們熱切呼喚《食品安全法》的同時,和食品安全密切相關的各種規章制度不斷出臺,為食品安全的立法工作提供了基礎。3月1日,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實施規則》開始施行。這個《規則》規定了從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認證機構實施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程序與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時對認證人員、認證依據、認證程序等提出明確要求。
就在同一天,商務部正式公布了2007年的第一號令《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辦法》的出臺,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反向引導生產環節提高食品質量,維護食品安全,最終實現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
(責任編輯:卜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