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9日訊(記者宋雅靜)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指導,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第十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今日在京舉辦。廈門市食安辦常務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饒滿華分享了以“數字化賦能食安監管,提升全鏈條治理能力”為核心的的食安“廈門樣本”。
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指導,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共創食安新發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的第十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8月29日在京舉辦。圖為廈門市食安辦常務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饒滿華發言。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廈門是食品輸入型、消費型城市,85%以上的食品來自外地。因此,廈門食品安全監管,以追溯為核心開展建設智慧監管體系。
饒滿華介紹,經過十多年的不懈探索,特別是近年來以創建人民滿意的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契機,廈門市以“精準追溯、精細監管、精確決策”為目標,主要從六個方面構建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體系:
建立“一品一碼”機制,實現全鏈條信息化追溯。2005年,廈門率先全國建成生鮮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統一平臺,構建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追溯體系。首創“入市必登”機制,實現關口前移。目前,全市已有10.5萬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52.5萬種食品納入追溯系統,追溯覆蓋面超過90%。同時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建成跨部門、跨環節的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網,實現批發市場等各類主體的自建系統與監管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全市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一張網”全覆蓋監管。
建設“大集中”系統,實現監管業務全程電子化。整合優化各監管業務板塊和流程,對許可登記、日常監管、信用監管、稽查辦案等17個子系統進行集成,實現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監督檢查、案件辦理等全過程業務處理電子化。將各類監管信息自動歸集形成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實現風險評級、分類監管、信用管理和對外公示。為全市683名食藥專職協管員配備移動執法終端,實時上傳監管信息,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監管網格化體系。
推進“雪亮廚房”建設,實現餐飲后廚在線監管。大力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升級版“雪亮廚房”建設,全市公立學校、醫院、重點酒店、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等共655家重點餐飲單位將后廚情況以視頻方式實時接入市場監管部門平臺,實現監管部門、經營主體、消費者之間信息互通、監管互動、資源互享。
構建“以網治網”機制,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加大網絡餐飲監管力度,率先全國推動“餓了么”“美團”等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實行數據對接,通過與監管部門許可數據自動比對,實現商戶信息“登記”與“驗真”一步完成,推動平臺商戶證照合規率達99%以上。充分運用“大眾點評”等線上餐飲商戶的海量消費評價信息,通過對負面評價關鍵詞的抓取分析,及時發現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并快速處置。
推行“一碼通行”,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一體化防控。率先全省建立集中監管倉,在全國首創“一碼通行”模式。要求從廈門口岸入境、外地口岸轉運入廈以及庫存的進口冷鏈食品全面申報,經審核合格賦予“入廈通行碼”后方可上市流轉,有效構建“一口申報、一碼通行、一網追溯”的防控體系。
強化“互聯互動”,實現多方參與共建共享。主動將監管系統的數據接口向企業開放,通過“食安廈門”微信公號向公眾提供追溯信息自主查詢功能,目前公眾查詢量超過6000萬次;積極試點農貿市場引入自動識別溯源秤,3秒內自動識別菜品并打印追溯小票,交易數據實時上傳預警中心。
據記者了解,廈門市通過數字化賦能食安監管,提升全鏈條治理能力,已陸續獲得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智慧監管十大創新舉措”、“廈門市改革創新最佳案例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