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霧中的天津港,七彩碼頭開啟吞吐萬匯、奔流不息的一天。在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的工作電腦上,我國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的盤面曲線不斷紅綠閃動……集運指數期貨與港口攜手,共同賦能我國航運業高質量發展。
集運指數期貨“熱”起來
航運業迎來大年。2023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900萬標準箱,連續14年蟬聯全球第一。2024年上半年,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達118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6%,再創歷史新高。航運業的上市公司,如中遠海控等,業績爆發,凈利潤增長顯著。
航運業也迎來了風險管理工具。2023年8月18日,我國首個航運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上市。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是全球首個依托我國指數開發的航運期貨品種,采用“服務型指數、國際平臺、人民幣計價、現金交割”的設計方案,面向全球交易者開放,用于對沖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目前已順利完成了4次現金交割。短短一年,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成為期市的“明星”。作為一個新品種,“場子熱起來”,有利于打開知名度,且作為一個國際化品種,也有利于闖世界。
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賀軍介紹,上市一年來,集運指數期貨市場成交活躍。截至今年10月22日,累計成交量約4244萬手,累計成交額約3.48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約123億元,成交量和活躍度遠超境外。
日前,記者參加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獲批上海期貨交易所“強源助企”產融服務基地的掛牌儀式。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主任曾全義告訴記者,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填補了我國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空白,也豐富了國際集運市場風險管理的工具箱,得到了境內外航運企業、外貿企業、金融機構的高度關注。
“集運指數期貨流動性很好,這是第一步。”華泰期貨副總經理李陳東表示,海運承載了全球80%以上的商品運輸。我國是航運大國,約95%的進出口貿易貨物量通過海運完成。從2002年至今,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均為世界第一。全球前十大集運港口有7個在中國。“我國航運業硬件很硬,但是軟件還較軟。”李陳東表示,國際集裝箱航運業市場集中度較高,頭部10家船公司占比達到全球運力的90%左右,運價風險波動大。我國航運企業的運力占世界份額的10%左右,定價權在國外,我國企業是被動接受定價。但是隨著保障供應鏈韌性與安全的戰略重要性日益顯現,未來我國航運業也需要在國際海運定價中發出中國聲音。
價格風險管理功能初顯
當下,我國企業正在積極布局海外制造、海外創牌、跨境電商等。其中,國際物流貫穿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在全球供應鏈建設的進程中,韌性物流鏈建設要跑在前面。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航運物流分會的執行副秘書長藺宜坤是一個深耕國際物流20余年的老兵。他告訴記者,紅海沖突爆發以來,歐線航程時間延長、運價波動放大,疊加今年二季度以來出口需求超預期上行,歐線運價持續上漲,海運價格的劇烈波動為企業經營帶來巨大風險。外貿企業、代理企業和航運企業對運價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凸顯。尤其在光伏、紙漿、家具、輪胎等利潤微薄行業,對運費管理的需求非常高。“貨代拿到單子,既開心又擔心,因為不知道明天的運費是什么價。小公司有可能因為一筆業務就虧沒了。”
集運指數期貨送來了運費價格風險管理工具。天津乾海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是多家國際航商的訂艙代理。今年因運費上漲,他們在一筆訂單的現貨上虧了57萬元,但是在集運指數期貨上掙了29萬元,減少了運費波動帶來的損失,嘗到了甜頭。“上下游企業都在提升運價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藺宜坤表示。
在調研中,記者感受到貨代企業對風險管理的渴求。比如,國榮物流為規避運價上漲風險買入期貨進行套保,虧損額從19萬元降低至4萬元。一德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擁華告訴記者,一德期貨服務的天津頭部貨代企業通過集運指數期貨有效對沖了價格波動風險,利用期貨端的收益彌補了現貨端的損失,平抑了運費波動風險對企業經營造成的巨大影響。
一些大貨主也開始關注并使用集運指數期貨來保值避險。中哲集團通過參與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套保交易,期貨端實現盈利23萬元,不僅抵消了運費上漲的風險,期現合計還降低實際運費成本8萬元,達到幫助企業控制風險和穩定利潤的目的。
目前從客戶來看,浙江、廣東等經濟活躍地區的民營企業參與集運指數期貨較多,一些我國大型海運龍頭企業尚在觀察中。分析其中的原因,一德期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未夏表示,新品種的成長都需要一個認知過程。一般來說,在期貨推出之前,產業上下游龍頭企業的話語權更大,期貨上市后,反而會更利好議價權較小的中小企業。
招商局物流集團(天津)有限公司華北區域總經理助理趙妍表示,目前航運物流報價體現了“二八法則”,就是20%的大客戶貢獻80%的利潤,剩下的其他客戶就是到線上去隨行就市。相信隨著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的上市和發展,行業定價會有一個大的變化。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趨向于利用期貨價格定價,期貨價格就會逐漸成為市場定價的核心。“一般來講,行業對期貨的態度,會經歷從開始時不適應、抵觸到接受并應用,再到嫻熟運用。所以,請對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多一份耐心和呵護。”趙未夏表示。
期貨與港口攜手共成長
作為航運業的中間環節,我國貨代行業的企業數量龐大,市場競爭激烈,抗風險能力也普遍較弱。“中小貨代公司普遍不具備期貨專業人才,一般來講不鼓勵他們直接下場做期貨。希望期貨公司能利用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創新一批好用易懂的運價風險管理產品,做好中小企業服務。”專家建議。
在調研中,記者還發現,一旦期貨與港口攜手,會激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以天津港為例,華北是我國基礎工業的重要領地,鋼鐵、化工、機械制造占據天津周邊出口產品的重要位置。一些大宗商品的期貨交割庫設在天津港,讓港口依托產業和物流做深做實。現在又多了集運指數期貨這個橋梁,以金融之力促航運之新,有助于提升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和航運金融服務能級,有力推動了天津作為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航運與金融結合,聯合航運、貿易、期貨市場各方力量,吸引更多產業鏈企業、貿易資源、金融要素、航運要素向天津集聚,為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港口提供了有力保障。”天津市商務局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展望未來,賀軍表示,上期所將始終把風險防控放在首位,切實履行市場監管和風險防范職責,繼續維護集運指數期貨市場平穩運行。同時大力實施“啟航工程”市場培育行動方案,力爭建立一批覆蓋全國集運產業集群的產融服務基地、新增一批航運產業客戶入市交易,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服務我國航運業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