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5日訊(記者 佟明彪)10月14日-16日,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在北京舉行,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成為大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對此,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費維軍提出,水運是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征的運輸方式,推動我國水路運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關注安全、綠色、智慧要素引領,振興內河航運,建設“沿海水上高速路”,增強遠洋運輸韌性,構建新型水陸聯運系統等幾個方面。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支撐更加有力。截至2020年底,我國內河通航航道總里程超過12萬公里,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到3.1億載重噸。2020年,我國內河貨運量完成38.15億噸,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45.5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6億標箱,均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同時,我國在自動化碼頭、港口機械裝備、離岸深水港建設、河口航道整治、長河段航道系統治理等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形成了諸多世界領先的成果,正在從水運大國向水運強國邁進。
費維軍表示,水運相比其他運輸方式具有運能大、單位運輸成本低、單位運輸排放和能耗低等比較優勢,是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特征的運輸方式,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水運要充分發揮好比較優勢,為促進全球可持續交通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他建議,我國水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應重點關注五個方面。一是振興內河航運,實現內河航運跨越式發展;二是建設“沿海水上高速路”,打造沿海黃金水道;三是增強遠洋運輸韌性,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穩定;四是依托水路通道新優勢,構建新型水陸聯運系統;五是強化安全、綠色、智慧要素引領,推動水路運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劉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