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6日訊(記者 蘇蘭)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國際貿易中日益增多的知識產權糾紛,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是企業的當務之急,也是政府部門不斷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的工作焦點之一。9月2日-3日舉辦的第十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上亮點紛呈,精彩不斷。在此期間舉辦的“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海外維權”論壇更是給企業吃了定心丸。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的指導咨詢業務在論壇上正式啟動試運行,符合要求的申請者可在5到20個工作日內獲得公益咨詢或指導意見。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介紹,近年來,中國加強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知識產權意識普遍大幅提高,知識產權數量快速增長,知識產權應用的保護能力顯著提升,企業因此顯著受益。但也應當看到與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與企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深層次訴求相比,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仍有提升空間。
中國企業在海外知識產權訴訟中的維權現狀如何?以美國337調查為例。美國337調查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根據美國1930關稅法的規定對進口貿易中的不公平行為發起了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采取制裁措施,調查對象是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行為,包括專利和商標等侵權行為,也包括商業秘密、假冒、虛假廣告甚至于反壟斷、虛構原產地等其他不公平競爭行為。
近年來,針對中國企業的337調查數量居高不下。商務部貿易救濟局處長陳貴華介紹,2016年ITC對中國產品發起22起337調查,占同一年ITC所發起案件總數的41%;2017年為24起,占ITC案件總數的41%;2018為19起,占ITC案件總數的38%。到了2019年,僅目前為止已立案16起,還有5起案件正在立案審查過程當中。“中國真正成為了美國337調查的主要目標國,有40%至60%的案件是針對我們的。”
如何指導和服務企業應對國際貿易糾紛日益增多的海外知識產權問題,維護合法權益,是當下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處長宋蓓蓓表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會進入高發階段,中國企業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借用現在很時髦的一句話‘我可以不想打,但絕對不能怕打’。”
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已于今年7月10日正式成立,在“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海外維權”分論壇召開當日,指導中心的指導咨詢業務正式啟動試運行。
即日起,中國境內合法注冊的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商會、產業聯盟等均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提交應對指導的申請,符合要求的申請將在5到20個工作日內獲得公益咨詢或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