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視聽產品“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外受眾,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現中國形象的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相比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視聽市場中的優勢地位,我國視聽產品在國際舞臺上依然聲量不足、差距明顯。還應從多方面努力,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轉變。
首先,用繡花針的精神打造精品。國內外的文化觀念有差異,社會環境不同,但對藝術作品的追求和欣賞有許多相通之處。近年來“出海”的視聽產品越來越多,有成功的佳作,也有失敗的案例。總體來看,失敗的多是因為品質欠佳,成功的多屬于精雕細琢的精品力作。例如,深受海外觀眾喜愛的《山海情》《在一起》等作品,不但主題厚重,在劇本創作、人物塑造、服化道設計等方面都十分用心,自然能贏得海外觀眾的認可。
其次,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拓寬視聽作品“出海”之路。視聽產業相關技術正在快速發展,行業壁壘也被逐步打破,產業縱橫聯合頻繁,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相交融。一方面,老牌公司加大投入力度,鞏固在內容制作等方面的優勢,努力補足在新傳播渠道等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新的參與者不斷涌入,甚至是其他領域的玩家跨界參與,都給視聽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這是行業發展繁榮的正常狀態。應充分調動更多市場參與者的力量,推動視聽作品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走出去”,壯大中國視聽產業“出海”的力量,豐富海外觀眾的選擇。
最后,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視聽產品在海外市場的落地,需要當地政府和相關機構的支持。有關部門應積極開展全球、區域、多邊等各層級的合作與對話,為視聽作品“走出去”創造更好的政策條件和機制保障。例如,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與阿拉伯國家廣播聯盟簽署《關于視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之后雙方在視聽精品展映、人才交流、企業洽談、影視合拍等方面不斷探索,成效顯著。(經濟日報記者 袁勇)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成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