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大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一,系民間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東半島南翼、黃海之濱的海陽市一帶。
海陽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于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它遍布海陽的十余處鄉鎮,并輻射至周邊地區。據海陽趙家莊《趙氏譜書》記載:“二世祖(趙)通,世襲(大嵩衛)指揮、鎮撫,誥封武略將軍。洪熙元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賜‘七葉衍祥'金額,懸匾谷旦,諸位指揮偕縉紳光臨賜賀。樂舞生聞《韶》,率其創練之秧歌,舞唱于庭,其樂融融。”
海陽大秧歌表演內容豐富,隊伍結構嚴謹,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出行時排在最前列的是執事部分,其次是樂隊,隨后是舞隊。舞隊有各類角色幾十人,其中包括指揮者——藥大夫,集體表演者——花鼓、小、霸王鞭,雙人表演者——貨郎與翠花、箍漏與王大娘、丑婆與傻小子、老頭與老婆、相公與媳婦等,排在最后的是秧歌劇人物或戲曲雜扮者。秧歌隊常用陣式有“二龍吐須”、“八卦斗”、“龍擺尾”、“龍盤尾”、“二龍絞柱”、“三魚爭頭”、“眾星捧月”等。海陽秧歌舞蹈動作的突出特點是跑扭結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動,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活潑大方;男性顫步晃頭、揮臂換肩,爽朗風趣。(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