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 12月22日訊(記者 張翔)距離38號文件的出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中國各地的文交所看似平靜,實際上卻暗流涌動,誰也不敢肯定文交所下一步的發展會怎樣,關于文交所何去何從的討論也沒有停止。昨日,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欄目邀請到了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探討了“風雨飄搖”中的文交所。點擊進入訪談專題>>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做客文化名人訪 張軍峰/攝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做客文化名人訪 張軍峰/攝
文交所存亡應交給市場決定 有媒體預測,中國的文交所將只存在3家,設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對此,魏鵬舉表示,最后剩下所謂的三家文交所是合理的。但他同時認為,這三家不一定存在于上海、深圳、北京。“也許西安的文交所有更大的存在理由。如果是按照市場規律進行的話,成立多少家都是合理的。只要是符合市場規律,在國內存在幾家不是一個定數。”
同時,魏鵬舉表示,從完善規則、完善準入門檻,規范運營角度看,行政干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行政干預應該是在現有的管理規則基礎上加大監管力度,現有的關于藝術品交易規則完全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他談到,“我反對不斷的出新的規則,因為任何一種規則出來可能會有它的效果,但是一定會帶來正負兩面的作用。規則的出臺,機構越大,影響面越大,規則的出臺越要謹慎。有時不成熟,寧愿不推出。”
文交所還是會有價值的
起初魏鵬舉反對成立文交所,他認為即使是在文化產業非常發達的國家,資本市場也非常成熟的地方,在文化金融衍生品推出的時候也是非常謹慎的,也有各種力量在博弈。中國資本市場成熟度不夠并且未來風險很大,但他此次表示,目前文交所的存在使很多文化領域的人以及資本參與進來,在局部來看,效果不錯。
魏鵬舉表示,隨著發展,文交所可以走向比較健康方向的,并且對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一些價值,產生一些啟發。“最可貴的地方在于文交所做出來了。我覺得沒出問題之前我們應該謹慎一點,出了問題應該寬容一點。”
任何創新都有潛在的風險 藝術品份額化對于文交所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魏鵬舉認為,藝術品份額化意味著文交所的獨特性。文化產業要想具有存在的獨立價值,必須有獨立的特殊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文化產權交易所和一般的其他產權交易所沒有產品上、服務上的獨特差異,或者說沒有文化屬性實際是沒有存在價值的。藝術品份額化是一種獨有的文化藝術類產權交易所特有的產品或服務。
有人說如果沒有藝術品份額化的出現,可能文交所不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對此魏鵬舉認為,任何創新的東西它肯定有潛在的風險,尤其是具體到文化產業更是如此,“文化產業就是高風險的產業,再加上金融業又是高風險產業,兩個高風險的產業碰在一起那是成倍級的風險。文化產業有風險,文化金融的風險就更大了。只要你想搞這種創新,你想搞文化和資本的對接,它就一定會有風險。”
投資人的利益糾紛源于契約頻繁變化 文交所遭到整頓后,由于種種原因,投資人的利益遭受損失,魏鵬舉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契約變化。“我如果為投資人說話,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文交所朝令夕改。如果說投資人和交易所是契約關系的話,一開始的契約和現在的契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個過程是單方面的原因。所以,我自然要求你進行給我補償,所以這是違約責任。”
魏鵬舉認為,在調整規則時應該征得利益相關方的同意,只有這樣才是合理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遵守契約的經濟行為。
另外一方面魏鵬舉表示,文交所確實有退出機制不明確的現象,無論是交易所還是投資人,對于份額化交易未來怎么退出,怎么結束份額化交易,都是既出于創新的無知,也有一種投機心態。
文交所要生存就要積極轉型 對于國務院38號文件的出臺,魏鵬舉表示這是及時的,也是恰當的,文件對于完善文交所的規則,合理的推動文化和資本的對接,是有很大好處的。但是,他認為,“因為前面是跑馬圈地,所以有一些野蠻式的生長,有些文交所就不具備多少資質,能力也有問題。所以,在國家規則越來越明確的情況下,面臨的是一個快速發展之后的大調整時期。”
魏鵬舉認為,文交所要生存,首先要積極轉型。一個方面是注意發展一些成熟的產權交易業務,比如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國有文化資產交易。此外,還要拓展一些屬于文交所特有的新的業務,開拓一些新的文化產權交易的模式,比如,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特色資源和資本市場進行對接,將是大有作為的,也是利國利民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