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主講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王立群 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巖攝
百家講壇主講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王立群做客中國經濟網演播室。 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巖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4日訊(記者 張曉曄)百家講壇主講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王立群3月24日下午17點做客中國經濟網,就解讀歷史和知識產品保護等話題與網友進行交流。 點擊進入專題頁面>>>>
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 誰還愿意創新
王立群認為目前的文學書籍,包括其他書籍中,盜版現象非常嚴重,確實到了應當修改《著作權法》、強化監督、強化打擊力度、保護知識產權的時候。中國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要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要提倡創新經濟,創新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發明,就是一種創造。
“如果說我們不能從知識產權的角度去保護他們的創新,誰還愿意去做?花了很大力氣做了創新,別人很快就可以盜版,這樣一來,所有的創新就讓別人輕易獲得,沒有人愿意搞創新。”王立群說,“所以,為了更好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就應當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一點目前來說已經引起了一些相關人的重視,但是,我覺得政府還應該進一步重視,在立法上強化它,在執行的力度上強化它。 ”
普及歷史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小兒科”
王立群說,中國平民出身的皇帝不多,大部分的皇帝能夠當上皇帝,只是因為他的祖上或者父親給他留下一筆遺產,去繼承。直接從平民經過努力,當上皇帝的人少之又少。比如朱元璋,劉邦跟朱元璋有所不同。劉邦用了七年時間就統一天下,當上皇帝;再有,劉邦當上皇帝以后,他所采取的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也和朱元璋不同,有很多創造,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知名度也很大。
他表示,目前市面上關于劉邦的書很多,但都屬于大眾史學的范籌。這些書有兩個傾向不好。一是美化,另一個就是丑化。或者說這個人是流氓無賴,或者說這個人是非常仁義,把他所有東西都說得完美,沒有瑕疵。
解讀歷史最主要是要保證它的文化品位
王立群認為,要利用媒體這個傳播平臺來解讀歷史。解讀歷史最主要是要保證它的文化品位,文化品位就是學術含量,它的學術含量就是要給它正確的解讀。在解讀劉邦這個人物時,既不能走美化的路,又不能走丑化的路,要盡可能根據歷史文獻,盡可能還原比較接近于真實的劉邦。丑化和美化,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內很受人們的追捧,覺得與眾不同,但實際上經受不住歷史的考驗,因為它畢竟不是真實的。
就如何解讀好歷史,他總結說,要有一個準確的、高品位的、學術含量很高的文化內涵。把內涵用淺顯的、通俗的、幽默的、輕松的方式傳達給觀眾。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