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4日訊(記者 成琪)近日,在第四屆中國文化金融高峰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指出,對藝術金融產業而言,只有選擇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方式,才能增強發展后勁;只有夯實質量技術基礎,才能邁出提質增效的新步伐。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原副局長、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
近些年,我國藝術品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繼證券投資、地產投資之后的第三大投資熱點,同時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世界藝術品市場的地位迅速提升,并得以鞏固,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藝術品交易大國。在藝術品產業溢出效應的拉動下,藝術金融產業也以厚積薄發之勢,迎來了快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通過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信托、藝術品保險、藝術品質押、藝術品融資、藝術品租賃等形式介入藝術品領域,從而開啟了藝術品市場資本化、金融化的全新時代。
透過現象看問題,魏傳忠指出藝術金融產業也面臨著“3+3癥結”的挑戰:一是市場層面上的“制假賣假、知假鑒假、知假拍假”,二是制度層面上的“鑒定無標準、檢測無規則、執業無資質”,三是技術層面上的“確真難、估價難、維權難”。“其中的“三假”、“三無”,不僅擾亂了藝術品市場的正常秩序,敗壞了藝術品鑒定行業的聲譽,也阻礙了藝術品產業和藝術金融產業快速發展的速度與進程。”
究其成因,除了法律建設滯后之外,魏傳忠認為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經驗鑒定靠的是鑒定師的學識、眼力和道德、良心,有其明顯的局限性和主觀性,經驗鑒定師僅憑“眼看、手摸”斷真偽的做法欠科學。二是藝術品鑒定市場誠信嚴重缺失,一些鑒定師見利忘義,鑒定惡性事件時有發生。三是多數鑒定機構沒有獲得資質認定,一無標準,二無規則,虛假鑒定較為普遍。四是藝術品市場監管缺乏“靠技術執法,憑數據說話”的技術手段,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四大質量技術基礎”十分薄弱。
質量技術基礎是指國際公認的計量、標準、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從金融學理上說,藝術品金融化的前提條件是藝術品資產化,資產化的前提條件是建立藝術品價值評估機制,藝術品價值評估體系的前提條件是健全質量技術基礎支撐體系。魏傳忠認為,夯實質量技術基礎是推動藝術品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藝術金融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在2015年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魏傳忠聯合田力普、萬捷等7位委員提交了《構建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促進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提案,并作大會發言,建議“構建一個以科技鑒定為基礎,以經驗鑒定為借鑒,以標準計量為依據,以認證認可為手段,以檢驗檢測為依托,以信息化為平臺,并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該提案在社會各界引起了熱烈反響,
魏傳忠認為,對藝術金融產業而言,只有選擇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方式,才能增強發展后勁;只有夯實質量技術基礎,才能邁出提質增效的新步伐。他現場表示,從世界范圍來看,構建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尚無先例。作為一項前所未有的創新性工作,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的最大特點在于,其整體技術解決方案中,確立了科技鑒定的基礎地位,以及科技鑒定與經驗鑒定互為補充、相互印證的關系,強化了計量的質量基礎作用,標準的質量引領作用,認證認可的質量控制作用,檢驗檢測的質量保障作用,凸顯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四大質量技術基礎”的集成應用,補齊了經驗鑒定的短板,從而為推進藝術金融防控風險能力建設和藝術品市場誠信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
魏傳忠透露,下一步,中國檢驗檢疫學會將發揮在技術、人才的優勢,進一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圍繞著金融機構最關心的“鑒定和評估”兩大問題,在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框架下,重點開展藝術品評估、基金、信托、保險、質押、融資、租賃等方面的標準體系建設和估價體系建設,夯實藝術金融產業質量技術基礎,努力把藝術品產業和藝術金融產業發展推向質量時代。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