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5日訊(記者 張雪)2003年中國電影啟動了產業化改革,13年以來中國電影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度增長。但是今年4月、5月,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速度放緩,5月份甚至出現了同比下降,這樣的情況讓大家又感到了擔憂。在6月14日下午召開的第二屆國際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北京論壇上,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針對票房增速放緩的問題做出了分析,他表示適當地降低一下速度,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電影存在的一些問題。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 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雪/攝
以下根據饒曙光發言實錄整理:
首先要理清楚中國電影高速發展的動因,在此基礎上,我們對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就會有一個更準確、更精確的預估和判斷。中國電影為什么會高速發展?
第一個原因,得益于中國陸續出臺的各種電影優惠政策,為中國電影產業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政策平臺。從《2009年國務院促進電影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后,出臺的一系列的政策,對即將出臺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我們有很多的討論。大家覺得這個法律并不盡善盡美,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存在著一些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是這個電影產業促進法它也給我們透露了中國已經把我們電影產業的發展作為一個國家戰略。
第二,中國電影高速發展,加速度發展,與人均GDP高速增長存在著直接因果關系。從2003年到2015年,我國人均GDP從1000多美元增加到8000美元,其間包括電影消費在內的文化消費,呈現出一個爆炸性的增長。觀影的人次,觀影的頻次都在不斷的增加,特別是觀影頻次增高,忠誠度關注也有效增加,這與中國中產階級的穩定增長呈現一個相吻合相匹配的結果。
第三,四線城市,包括縣級以上城市數字影院的不斷升溫和加速,使得電影消費從傳統的北上廣深,以及東部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迅速擴展到三四線城市,以及數量更大的縣級城市。如今地球人都知道一個概念就是“小鎮青年”,小鎮青年仿佛一夜之間從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冒了出來,成為中國電影看得見摸得著的新的增長點,并且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擴大。但是小鎮青年們對電影的忠誠度、持續的熱情到底有多高,還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和分析,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
第四,中國電影需求空前旺盛,其實也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而放大的一種口紅效應。大家知道在經濟增長趨緩的時候,文化增長呈現出一個逆勢的上揚。中國經濟現在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面臨艱難的經濟轉型,在這很大程度上放大了電影需求、電影消費的口紅效應。我預計,中國電影市場起點低,城鎮化不斷拓展,人民群眾電影消費需求旺盛,將會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保持一個較高速度的發展態勢。換句話說,在中國城鎮化過程沒有完成之前,中國電影仍然會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我想中國電影正在發生一些結構性的變化。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各路資本,包括房地產,包括煤炭、餐飲,特別是互聯網,我有兩個形容詞,就是他們以百米賽跑的速度,以不計成本的方式瘋狂的進入電影界,特別是金融資本的進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電影游戲規則,改變了電影原有的邏輯,包括《葉問3》事件都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買票房、拉高中國電影票房,其實這里面也有很多泡沫。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適當地降低一下速度,會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電影存在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