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2024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亞洲數據集團聯席總裁張莉發布了《2024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圍繞冰雪產業發展的總體規模、發展結構、冰雪旅游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判,指出中國冰雪產業規模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0053億元。
2022年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我國冰雪運動駛入了快車道。數據顯示,2023至2024年國內冰雪旅游已達到了3.85億人次,2024至2025年有望突破5億人次,總體冰雪休閑旅游總收入有望超7000億元。
增速快 技術新
火熱的冰雪運動帶動了冰雪場地和冰雪裝備的需求。
《報告》指出,在國內冰雪場地數量方面,2023年國內冰雪場館數量繼續增長,全國共有各類冰雪運動場地2847個,其中滑冰場地1912個,滑雪場地935個。相比前一年冰雪運動場地數量增長了16.11%,其中滑雪場地增長6.74%,滑冰場地增長21.32%。室內雪場目前全國有超過60家,其中80%為小型雪場,服務于本地旅游服務和冰雪運動普及;冰場方面,目前除室內冰場及室內仿真移動冰和移動冰場外,每年冬季還將會有室外公益性澆冰場數量超過兩千個。
《報告》還提到,近年來我國相關企業注冊數量持續增長,2019年全年新增企業約為1191家,至2024年全國新增企業達到了2001家,全國總的冰雪企業數量已達到約三萬家。在冰雪用品制造業方面,目前國內市場規模到年底有望達到約190億元。
隨著中國冰雪裝備中小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出現了一些領軍企業。北京冬奧會期間嶄露頭角的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曾參與冰雪產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并自主研發了冰雪運動防撞墊系列產品、碳纖維雪地自行車及碳纖維滑板、滑桿等冰雪裝備配套產品。
新技術的發展也為冰雪裝備發展帶來了新的空間。在2024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記者注意到VR滑雪護目鏡不光是有傳統的防滑、防水、防霧的功能,還有自帶的高清攝像機,能夠把實時運動錄下來。此外還有發熱的雪地運動鞋,能維持2個多小時的溫度。而智能滑雪鞋墊,則可以在運動過程中檢測雙腳的壓力、運動的速度、運行的軌跡。
此外,得益于中國工業設計水平不斷提高、產業鏈不斷完善,出現了一些冰雪裝備的自有品牌。在冬博會現場,秦雪體育帶來的是國產壓雪車展示,華冰體育現場展示澆冰車的實際操作過程。約頓氣膜將自主創新和整合先進科技相結合,累計實施超300個膜結構項目,是中國氣膜結構的先行者和引領者。
完善上下游 促產業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冰雪產業還是初級的,特別是作為冰雪產業核心的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過程還存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例如品牌意識比較薄弱,沒有打造出高端品牌,還有一些產品雖然做工精細、產品新穎,但在國際賽事上還少有嶄露頭角,此外冰雪裝備產業的資本、科技、人才投入不足等。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提出兩個觀點,一是冰雪裝備產業集群化和園區逐漸形成,例如福建晉江的個人冰雪運動的休閑裝備,廈門和山東的冰雪場地裝備,浙江永康的個人運動裝備等都借助原來產業集聚的優勢,形成了冰雪裝備的產業園區和集群。
二是隨著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冰雪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實際上有很多中國制造業的一些核心技術可以應用到冰雪裝備產業中,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數字化、互聯網的發展,可以把更多新技術加到冰雪裝備和產業里。”
孫星指出,冰雪裝備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冰雪裝備產業的政策體系,完善冰雪裝備產業上下游供應鏈的體系。孫星舉了一個例子,曾經有一家做冰刀的 企業表示,我國做冰刀的質量水平不差,關鍵是冰刀的鋼材不行。“實際上我國高端鋼材已經應用在一些領域中了,但沒有企業關注冰刀上面的那一點鋼材,產業鏈上下游的推動還是很重要的。”此外,還要通過新技術的創新促進冰雪裝備產業優化升級,推出一批冰雪裝備的優質品牌甚至高端品牌,閃亮國際賽場,形成國際影響力。
“未來冰雪運動將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在未來的發展中,希望中國企業能夠更多地依靠自主創新,以創新求突破,以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以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孫星說。(中國經濟網記者 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