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近年蓬勃發展,尤其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用戶需求更是迎來井噴式增長。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0月份,今年在線教育企業新增8.2萬家。另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3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4.23億,較2019年6月增長82%。面對發展機遇,在線教育行業內侵權現象也接踵而至。
作為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新型教育方式,在線教育的確滿足了市場需求。但是存在的侵權現象也不能忽視。抄襲其他機構編撰的題庫或者真題解析,形成本機構在線教學的教輔材料;在教學視頻中穿插具有版權的影視及音樂作品;主講人使用原單位為其錄制的視頻授課……這些不僅給版權方帶來權益侵害,而且是對市場的戕害。
具體來看,官網價值3000元的外語課程,有些網店只賣“9塊9”,通過網盤即可保存;來自不同機構的文字資料被整合進“學習包”,點開鏈接就能下載……這些看似是對消費者的惠利,但事實是對版權作者的直接利益侵害。而且,長此以往,會妨礙行業健康發展,同樣不利于營造全社會尊重版權的氛圍。
在線教育行業亟須補上“版權課”。其一,需要行業從業者增強版權意識。企業自身也應該認識到,在版權局進行作品登記、完善技術手段,避免不法分子技術破解,只是強化版權保護意識的一部分,在內部管理上也同樣不能掉以輕心,比如,加強人員管理,并與錄制課程的教師明確版權歸屬;還如,面對侵權行為,應及時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
其二,互聯網平臺當負起相關責任。最為基本的不能為盜版內容提供交易便利。據報道顯示,侵權者活動范圍從電商平臺、二手交易網站向微信朋友圈、QQ群拓展,還存在多次轉手倒賣現象。對此,各相關平臺應堅決抵制盜版侵權行為,對于低價兜售盜版資源的當給予有效規制,而這也有利于優化互聯網空間。
其三,應加大對不法行為的打擊力度。2019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出臺《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明確要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于此,各相關職能部門當通力合作,整治在線教育培訓中存在的侵權盜版亂象,切斷盜版網課的灰色產業鏈條,積極推進在線教育侵權案件的審理、公訴,使其得到法律懲治。
此外,從消費端來看,消費者當增強法律意識。正所謂有需求才有市場,部分消費者圖價格便宜而使用盜版資源,客觀上縱容侵權行為“肆意生長”。從這一角度來看,消費者也需要增強版權意識,通過正規途徑購買在線教育產品,切莫貪圖便宜購買盜版內容。可以說,唯有各方共同發力,才能有力確保在線教育市場一片清朗。(周菊)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