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的部署,為張家口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給張家口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面對重大歷史機遇,張家口市借機借勢借力謀劃發展鄉村旅居產業,催生經濟增長新動能、轉型升級新支撐、創業富民新經濟,一批特色化、地域化的鄉村旅居產業漸成規模、方興未艾,眾多窮山溝變成群眾和企業共贏的“金飯碗”,走出一條“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入市場”的扶貧脫貧新路子,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借勢——
強化機遇意識,優化頂層設計,高起點高規格謀劃發展鄉村旅居產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張家口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搶抓意識,深入研究相關政策,深刻審視市情實際,找準上級政策和張家口發展的結合點,動員全市上下搶抓機遇、主動搶跑,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推動鄉村旅居產業加速發展、上檔升級。
明確發展定位。明確建成“首都兩區”、打造“河北一翼”的戰略定位,大力發展冰雪經濟、新型能源、數字經濟、高端制造、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特色農牧七大主導產業,加快建設體育之城、活力之城、康養之城、文明之城、富強之城,致力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生態強市、換道超車的新路。特別是深挖資源稟賦,融合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特色農牧三個產業,以優化鄉村旅居產業供給側結構為主線,以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規范化、多樣化為發展方向,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放大比較優勢,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優惠政策,做精做優鄉村旅居產業,全力打造張家口產業靚麗新名片。
堅持規劃先行。將大力發展鄉村旅居產業作為全域全季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高標準謀劃編制《張家口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8—2035年)》《張家口市文化創意旅居村三年行動計劃及解決方案》,科學制定旅居民宿和旅居村建設樣板圖冊。堅持以市屬國企先行試點為主要抓手,以京禮高速沿線旅居產業帶、長城人家旅居產業帶為突破口,逐步打造草原天路、桑洋水路等全域旅居產業帶或旅居產業集聚區,推動全域旅居產業發展。
構建聯動機制。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機制,市級層面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對鄉村旅居產業發展進行指導和政策擬定;縣級層面落實規劃、土地、環保、政策引領和支持,做好投資企業服務保障工作,發揮好監督和監管職能;鄉村層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協調項目落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扎實推動項目合法有序進行。
加大扶持力度。協調北京銀行、張家口農業銀行、張家口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與民宿企業對接,為旅居民宿企業提供金融信貸產品。建立完善“政府專業團隊招商+市場化委托招商”的招商機制,采取獎勵招商模式,對幫助引進項目落地的企業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
路徑——
聚焦發展大勢,強化組織引導,全力推動鄉村旅居產業落地生根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冬奧效應持續顯現,張家口重大歷史機遇正在加速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勢能。市委堅持把鄉村旅居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氣集中培育打造,不斷引領鄉村旅居產業實現“破繭成蝶”。
政府組織引領。充分發揮政府在推動鄉村旅居產業發展中的組織引領作用,依托重大歷史機遇,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先后培育了赤城縣海陀小鎮、張北縣德勝村、尚義縣十三號村等52個鄉村旅居產業示范項目,有效促進農村資源“六變一加”,即林區變景區,河道變游道,草原變公園,農業變景觀農業和養生農業,農產品變旅游商品,村民中心變游客服務中心,實現綠化+文化,全力打造全域全季度假目的地。
引入市場主體。堅持把引入市場主體作為發展鄉村旅居產業的關鍵舉措,積極引進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參與美麗鄉村開發建設,牽引企業與農村優勢互補、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張北縣胡家村打破過去封閉模式,聯合河北大紅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整村進行旅游開發,裝修改造原有民宿,規劃建設“旅游觀光+民宿文化+壩上美食”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節點,打造自然景觀、農耕種植和采摘體驗區;懷來縣坊口村依托豐富的生態、人文和歷史資源,與北京安廈創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投資建設了集餐飲、住宿、休閑、采摘為一體的靜西谷民宿酒店度假村,成為北京近郊知名的特色民宿旅游目的地。
秉持生態本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環境作為全市發展鄉村旅居產業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全力打造生態名片。特別是秉持“以民意為本、以規劃為引、以文化為徑、以產業為線”的原則,制定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保持田園風光,增添現代設施,改造村莊院落,傳承優秀文化,實施環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生態環境建設、加快產業發展等工程,打造集民俗文化、綠色生態、衛生宜居于一體的莊園式美麗鄉村。
堅持惠及民生。始終堅持在“民生”上下足功夫、在“民心”上把準尺度,全力打造民生工程,真正“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赤城縣窯子溝村在整合流轉土地資源、開發建設旅居項目的同時,將本村與飲馬溝村合并新建扶貧安置區,安置區包括139棟民居,全部為兩層連棟民宿,村民以舊宅院置換新房,一步到位改善居住條件。新民居建成入住前,按照1000元/月的標準發放中轉租房補貼。新民居建成后,采用集中電供暖方式,并配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切實打造良好居住環境。
強化基層堡壘。壓緊壓實基層黨組織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責,著力引導村民成為鄉村旅居項目開發建設的支持者、發展成果的共享者。赤城縣窯子溝村聚合企業支部與周邊村黨支部力量,建立聯合黨總支,對產業核心區域及輻射區域總體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事項,采取企業黨支部提議,村黨支部、村民代表聯合商議,鄉鎮黨委審定的“一提二議三定”議事機制,確保決策科學民主。同時,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實施“宅基地+土地流轉+務工”模式,拓寬村民增收渠道,順利實現項目區貧困村整體脫貧。
模式——
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因地制宜,探索推廣多元化鄉村旅居產業發展方向
充分發揮機遇、區位、資源等優勢,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探索推廣多渠道、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建立企業、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努力打造形成生態好、旅游活、民受益、村振興的良好態勢。目前,全市主要推行三種典型模式。
“投資+規劃+建設+運營一體化”模式。以實力雄厚的企業為主體,統籌完成投資、規劃、建設、運營等環節的打造模式,典型代表為赤城縣窯子溝村。通過引進北京奧倫達公司投資30多億元,簽訂村企合作開發協議,連片開發大海陀和窯子溝兩個片區5個貧困村和3個非貧困村。在企業帶動下,對全村土地、宅基地、溝域、山體等資源實行整體開發,規劃實施了經濟林建設、高效農業、發展養殖、光伏扶貧、公路升級改造、窯子溝新民居及童話小鎮6個項目,充分運用綠色生態創造經濟效益,增強自身“造血”能力,實現資源向資產轉換。整合全村閑置土地、宅基地、耕地、荒山等村集體及個人資源,按照每2—4間房置換80—100平方米新民居的標準進行宅基地置換,以每畝地400元的標準進行土地流轉,統籌規劃土地用途,開發建設魔幻城堡、主題酒店、特色餐飲等旅游項目,將資產轉化為資本。新民居建成并分配完成后,本著群眾自愿的原則,引導常年在外務工、房屋閑置在家的村民,將閑置房屋返租給企業,作為入股資產,由企業統一運營,幫助村民進一步盤活閑置資源,拓寬增收渠道,推動資本進入市場。
“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此模式是村集體或合作社投資建設,聘請專業公司規劃、運營的村企合作開發模式,典型代表為尚義縣十三號村。十三號村按照“農宅入股、集中占用、統一建設”思路,率先成立農宅合作社,引導農戶以閑置宅基地入股,建設陜北風情主題窯洞賓館,窯洞賓館股份根據每處宅基地面積大小、戶主數量確定,由尚義縣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統一經營。本著“入股自己定、參股有分紅”的原則,引導村民將危房改造資金和扶貧資金入股農宅合作社,年底根據效益參與分紅,形成以宅基地入股為主體、危舊房改造資金和扶貧資金入股為兩翼的“1+2”農宅合作模式。同時,將村內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全部納入合作社管理,統籌配置勞務,以崗定人,按崗取酬,實現人人有活干、戶戶有錢賺。
“合眾鄉籌”模式。通過聚合社會各類優質資源,為鄉村旅居產業的開發建設提供服務,既解決合作社融資難、項目開發周期長的瓶頸,也為村民帶來直接的利益,典型代表為下花園區武家莊磚藝小鎮。村里按照生態建設和產業培育“雙輪驅動”的發展思路,通過社會資本投入、平臺融資、財政配套、村民自籌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旅居產業,成功趟出一條共建、共享、共富、共美的嶄新路徑。特別是由百城亞太國際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從村民手中組織、租賃民宅,通過藝術改造為民宿互助農宅,委托專業公司運營,村委會負責日常事務管理,獲得收益后,社會資本、參與村民、村委會按6:3:1的比例進行分成,實現多方收益。項目合作期為15年,期滿后,根據農戶意愿,或收回農宅自主經營,或繼續集體經營。
(數據來源:張家口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