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提起作曲家趙季平,總有一首首經典旋律回響在人們心中。在近60年的藝術生涯中,趙季平創作了逾千部音樂作品,其中既有《黃土地》《紅高粱》《霸王別姬》《大話西游》《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白鹿原》《水滸傳》等優秀影視配樂,也有交響樂、協奏曲、室內樂、歌劇、民族管弦樂、舞劇、藝術歌曲等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題材之廣、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人嘆服。他堅持從民族民間汲取音樂養分,為人民創作,以傳統和世界對話,因此被譽為“最具東方色彩和中國風格的作曲家”。
扎根傳統,扎根生活
趙季平父親趙望云是國畫大師、長安畫派創始人,其兄趙振川是長安畫派扛旗人。1972年,父親畫了一本冊頁送給趙季平,封面寫著“生活實踐是藝術的源泉”,現在“泉”字已經被磨得無法辨認。趙季平每次看到父親的作品,都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他是從生活中間過來的,我實際上只是他藝術思想這棵大樹在音樂上伸出來的一枝!
從小受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藝術思想的熏陶,“傳統”和“生活”一直是趙季平半個多世紀音樂之路的關鍵詞。
1970年大學畢業后,趙季平被分配到陜西戲曲研究院,與他懷揣的交響樂夢想可謂風馬牛不相及!爱敃r父親正在摘棉花,知道我分配了,他高興得很,說分得很好。我在學校學的都是西洋作曲技法,他認為我到民族音樂的老窩子里去學習會有巨大的好處!碑斈旮赣H的話,趙季平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趙季平牢牢記著父親的叮囑,在戲曲團體一待就是21年。他深入地研究民間音樂:秦腔、老腔、碗碗腔……加上童年時期父親就經常帶他看京劇、豫劇,與大藝術家往來,他的藝術生涯一直被傳統文化、民間文化滋養著。
民族精神,華夏之聲
“我在學生時期就對民族民間文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癡迷,對自己民族的東西,我心底一直懷著深深的愛。”趙季平說。在他看來,創作者要一竿子扎到生活中去,切身感悟中國這片土地最打動自己的東西,以愛和深情去觸摸這片廣袤、大氣、蒼涼的土地,感受這片土地的深沉和溫暖。他常常和學生們說,只有愛自己的文化,才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本”就是要愛自己的傳統文化。
植根民族傳統的沃土,讓趙季平的作品無時無刻不保持著一種獨特的中國氣韻、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逗脻h歌》的音樂動機取自鄆城民歌《呀兒喲》和單縣民歌《王大娘補缸》,《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借鑒了秦腔,電視劇《大宅門》主題曲揉進了京韻大鼓、京劇、評劇、豫劇、梆子等戲曲元素。他熱愛并且擅長使用傳統樂器,嗩吶、塤、南音尺八、排簫、古琴、京胡、板胡、琵琶、三弦、馬頭琴、腰鼓等樂器,在《紅高粱》《菊豆》《五個女子和一根繩子》《心香》和《霸王別姬》等作品中都被運用得爐火純青。
2019年中秋前夕,已經74歲的趙季平在蘇州排練新創作的《風雅頌之交響》。作品取《詩經》中風、雅、頌之樂調,分為《序·頌》《關雎》《玄鳥》《幽蘭操》和《國風》5個樂章。這部作品后來到香港演出,由香港一個民間合唱團演唱,團員來自香港各行各業。唱完歌曲之后,合唱團團員非常激動,表示從音樂中感受到了民族力量、愛國情懷。他們給趙季平寫了這么一段話:“嘔心瀝血風雅頌,古風新作絕佳篇。是您讓我們改變了對傳統民樂的印象,這是我們一生的榮幸。民族精神,華夏之聲,加深了我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趙季平看了之后深受感動。
與時代同步,與世界對話
趙季平熱愛傳統卻不拘泥于傳統,他總是在尋找傳統與時代的對話、與世界的對話,正如父親教誨他的:藝不壓身貴在學習,藝無常規貴在創新。
“你看俄羅斯柴可夫斯基、法國德彪西這些人,他們的作品寫到了俄羅斯和法國老百姓的心坎里,寫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也就能傳播到全世界。我們也應該是這樣,要靜下心來寫出和世界對話的中國作品,寫到我們老百姓的心坎里,才能真正和世界對話!壁w季平說。
趙季平小時候愛看豫劇。豫東與魯西的音調差不多,他就把山東單縣小調《王大娘補缸》拿來加以改造,一氣呵成寫成了《好漢歌》的曲調。電影《紅高粱》有一段音樂,他用36支嗩吶模擬人聲吶喊,嗩吶聲背后又有笙,采用了當時罕見的寫法,效果非常強烈。彼時正是改革開放大潮剛剛掀起的年代,那段音樂恰好體現了當時中國人內心的激情澎湃。
趙季平認為,越是民族的東西越要與時代同步,越要走向世界、感染世界。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講述了埃德加·斯諾突破重重封鎖前往西北革命根據地,見證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偉人風采,并向全世界第一次揭示“紅色中國”的一段真實歷史。趙季平為其配樂時也緊扣時代脈搏,“要讓現在的年輕人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怎么走過來的,始終不忘初心”。
1995年,趙季平作為亞洲唯一代表應邀到瑞士參加第二屆國際電影音樂節。在音樂節上,美國紀錄片導演阿蘭·米勒拍攝的紀錄片《音樂家趙季平》在全球發行播出。緊接著,華納唱片公司為趙季平出了唱片,這是華納第一次為中國人出唱片。趙季平以帶有鮮明民族風格、民族精神的音樂走向世界。
不忘初衷,世代傳承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在藝術世家的熏陶和傳承下,趙季平的兒子趙麟子承父業,已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作曲家,參與創作了《芳華》《一聲嘆息》《和你在一起》《人間四月天》《使至塞上》等影視音樂作品。
2004年,趙麟與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為其“新絲綢之路”樂團進行創作,其中3首作品收錄在馬友友專輯《Enchantment》中,該唱片于2005年獲得全球古典唱片銷售冠軍。2019年,趙麟創作的大提琴和琵琶雙協奏曲《逍遙游》在紐約林肯音樂廳成功演出,謝幕達4次之多。作品借莊子名篇《逍遙游》物我兩忘、閑適自得的意象,抒發了中國人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詮釋了中國文化博大深厚的內涵。
在創作上,趙麟始終沿襲趙家幾代人秉承的“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以及“創作是為了人民”的藝術理念。雖然他現在已經成績斐然,但父親趙季平還是經常提醒他,身處繁華大城市別迷失了自己,不要在紛繁忙碌中忘記了為人民而作、為時代而歌的初衷。受家庭環境影響,趙麟的女兒趙珈婧云從小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喜愛中國古典詩詞作品,14歲就走上了音樂道路。憑借天分和努力,現在的她已經初露頭角,電視劇《白鹿原》片頭曲中的那段童謠就是由她演唱的。
看著趙珈婧云一步步成長起來,趙季平經常回想起自己的小時候!皬男W三年級開始,我就立志當一名音樂家,冥冥中有一種使命感。伴隨人生閱歷增長,這種使命感逐漸清晰起來,那就是創造中國自己的黃鐘大呂。我相信經過幾代人努力,中國音樂將在世界音樂之林中獲得應有的地位,為人類音樂文明作出更大貢獻。”趙季平堅定地說。(王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