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來不得半點虛假,教育公平也不容褻瀆。”
看到昆明小學生陳某石“癌癥研究獲獎”時,很多人驚呼“神童”。一個小學生能寫出“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的高精尖論文,智力逆天了。
后來,這名小學生說“還是不太了解基因”,專家說該研究“至少要碩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獨立操作”,再結合其父母均為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的現實,大家恍然大悟:父母做研究、孩子拿成果,只不過“捧力過猛”“替子成龍”罷了。這位研究員父親的“致歉聲明”,把“翻車”歸因于自己“過度參與”了這個科研項目,把作弊、捉刀、弄虛作假,粉飾得如此清新脫俗,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事情的重點在于,既然事后負責調查的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第34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評獎時,為什么不把住這道關口,把獎項頒給了一個不可能獨立完成項目的作者?
由媒體報道可知,從大賽的評審專家專業背景、資歷來看,甄別參賽者是否作假、是獨立研究還是借他人力量,應該非常簡單。但為什么還是放了水?除了是否有暗箱操作、責任到底誰負的問題,一個依循常理的推測恐怕是,這樣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原本就是為“搶跑學習”“超前教育”而準備的,是社會為迎合這種焦慮心理而“開發”的產品,是為“拔苗助長”提供的便利通道。這折射的,是家長急于為孩子積累優勢的短視行為與粗暴做法,也是某種扭曲的社會氛圍和機制。
最近還有一名橫空出世的天才少女。14歲的浙江慈溪少女岑怡諾,不光有“宇宙超能量品牌創始人、全球青少年領袖學習會創始人”等“霸氣側漏”且“山寨”味道十足的簡歷,更有“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的魔幻才華。高產詩人陸游,一生作詩不過8000余首。一天24小時、1440分鐘,要寫2000首詩,大概每42秒出一首,算到這里,簡直要對這位天才少女望風而拜了。看了她演講視頻的網友如此調侃,“流淌著南派傳銷的貴族血統”。
小小年紀就被拔苗助長得這么“社會”,不知道她是否甘之如飴。從她不斷加碼的“社會職務”和演講現場的觀眾反應來看,欣賞、贊嘆的社會反饋,近乎形成了一種變相的鼓勵機制。說不定,這位天才少女還成了不少家長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呢。隨便到網上一搜,類似“癌癥研究”的獎項不勝枚舉,各種“神童”“天才”的技能才華俯拾皆是。有患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焦慮癥的父母,便有了“拔苗助長”的種種伎倆,有了“焦急成長”的孩子們,也有了類似評獎、頭銜等社會“拔苗”生產線。
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有著客觀規律而不可逾越,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王安石筆下“傷仲永”的故事幾乎盡人皆知。“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的社會氛圍,導致他的父親整天帶他四處炫耀,荒廢了學習,最終,天才的仲永“泯然眾人矣”。
創新來不得半點虛假,教育公平也不容褻瀆。最該強基礎的領域,如果任由搭便車走捷徑的行為泛濫,后果不堪設想。社會各界再也不能“慣著”這樣的父母和孩子了,必須堅守底線、尊重規律、遵守規則、恪守公平。否則,給孩子送的“超前禮物”,社會早晚會標上價格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