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關于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如何打造清朗的暑期網絡環境,避免娛樂圈毀于粉絲大戰?
首先,使未成年人在匿名狀態下保持自律,需要他律。
“互聯網非法外之地”的口號喊了多年,但仍有很多人自我放任,在網絡上辱罵他人、搞人肉搜索、煽動群體情緒對立。這與網絡發言的匿名性、獲取新賬號的便捷性和相應處罰的輕緩性有關。雖然很多社交平臺“號稱”需要實名制注冊,但“小號馬甲”買賣產業鏈屢禁不止。在匿名且缺乏監管的狀態下,未成年人以維護自己偶像為出發點,加上營銷號和粉絲群體慫恿,很容易出現過激言行。
因此,有必要從他律入手,由相關部門加強網絡監管,打斷賬號買賣產業鏈,建立向家長和學校通報未成年人不良網絡行為的有效機制,做到實時多方共同監管,使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和網絡世界中的“虛擬自我”接受同樣的社會監督、承擔無異的法律后果。
其次,對于違法違規、惡意制造各種對立情緒的營銷號,必須嚴肅清查處置。
顧名思義,營銷號首要目的就是運營創收,而不是產出新聞資訊和提供有價值的觀點產品。為實現創收目的,這些廣泛存在于百家號、企鵝號,以及一些微博認證的大V或者微信公眾號中的營銷號,有錢賺則收錢寫稿,沒錢賺則寫稿賺流量,流量過后也能夠變現。
正因為花錢就能買到“服務”的性質,營銷號對娛樂產業的影響非常惡劣——一方面,營銷號助長了藝人及其粉絲掩耳盜鈴式的自大。長期處于用金錢堆砌的贊美聲中,難免無法容忍真實聲音,甚至認為批評者是“收錢黑”,陷入輿論皆由資本主導的認知誤區。另一方面,營銷號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判斷能力。一些營銷號粉絲數量多、權重較高,受到平臺扶持,很多未成年人無法判斷各種加“V”認證的區別和“大V”們所提供信息的真偽,以致于一刀切地全盤接受,或一概否定,后續難免被魚目混珠的營銷號帶動起各種對立情緒。
第三,明星應主動與劣質粉絲切割,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在收割更多經濟效益與承擔應盡社會責任之間,藝人及其團隊的取舍干系者眾。例如自2月至今掀起輿論軒然大波的肖戰及其團隊,此前一直表示“不約束不管理粉絲”。這無形中給了包括很多未成年人在內的粉絲很大鼓勵,使他們認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偏激和給他人造成的傷害。
此次“清朗”行動中,新浪微博官方透露已經約談了肖戰工作室,希望他們主動加強對粉絲的管理。對此有人認為,粉籍和學籍、工作單位不同,很難鑒別真偽,藝人很難對其負責。新浪微博CEO給出了解決方法:藝人可以通過起訴方式,讓打著“愛自己”旗號四處引戰的人承擔法律責任。說到底,就看藝人是否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自己的劣質粉絲切割了。
概而言之,解決飯圈生態危機,可以從監督網絡用戶行為、打擊違規營銷賬號、督促明星大V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入手,也可以簡化為一句話——“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只要這句話真正在網絡管理和人們的生活中得到落實,網絡空間自然會迎來“天清氣朗”。
(責任編輯: 李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