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可以寫詩?
可以。7月7日上午,北京高考語文科目結束。語文試卷最后一題分為“微寫作”和“作文”兩項。其中,微寫作是在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第三題為“請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快遞小哥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這個話題不僅引起考生家長的關注,社會各界也為之耳目一新。
其實,從2014年開始,北京高考語文試題增加“微寫作”,其中有一道題要求學生寫一段抒情文字,可以寫詩歌。到2016年,要求寫成一首詩或一段抒情文字,明確提出可寫成一首詩。詩歌寫作已成為北京高考語文試題的鮮明特色。
不過,從語文高考的歷史來看,詩歌寫作向來不受作文試題青睞。即使是“文體不限”,但常常也會標明“詩歌除外”。今年仍有3個省份高考作文試題明確要求“不得寫成詩歌”。
為何高考作文試題不重視詩歌寫作?目前高中階段詩歌教育現狀是什么樣的?如何培養學生的詩歌寫作興趣?
肯定:引導學生在詩歌寫作中升華精神境界
“北京高考語文這道微寫作題,既凸顯價值引領,又引導學生在詩歌寫作中升華精神境界。”北京市豐臺二中特級教師陳維賢告訴記者,讓學生為疫情期間快遞小哥寫一首詩或一段抒情文字,就是讓學生關注這次疫情,關注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增強學生的責任擔當。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也關注到了這道試題。他表示,快遞小哥已經成為城市的日常生活景觀,在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我們每個人都會與快遞小哥接觸,每天都會與快遞小哥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情感是詩歌寫作的基本因素,如果沒有現實經驗,詩歌寫作必定是空洞無物的。而以快遞小哥為題材,可以將敘事與抒情相結合,更適合詩歌這種體裁來表達,學生也更容易把握。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特級教師何杰也認為,這道題目直接取自今年發生的重大事件。快遞小哥對于疫情期間社會運轉起著重要作用,理應受到禮贊。快遞這個與每個家庭相關的職業,考生作為深受其益的社會群體,有深切體驗,大都有話可說。
思晨寫作創始人黃晨有著多年作文寫作培訓經驗。她分析道:“在表情達意時,詩歌短小精悍,最為直接,非常適宜抒發對英雄模范的禮贊。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涌現出了一批英雄。這道題也在引導學生關注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
“‘微寫作’只有10分,分數占比也不大。考生負擔也就沒那么重,并且也沒有字數限制,很適合學生來寫詩。”黃晨補充說。
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王彥明表示,北京高考鼓勵學生寫詩歌,這對學生思維和精神的觀照,有很重要的益處。因為詩歌的表達方式和手段都有其獨特的空間,學生進入以后,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探討:詩歌寫作仍不是學生選擇的主要選項
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特別是中國詩歌,有數千年的傳承和極大豐富的遺產。我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詩歌傳統的國家,為什么長期以來詩歌寫作不受高考作文試題重視?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詩歌傳統的國家。為何長期以來詩歌寫作不受高考作文試題重視?
“最好的作文試題應該是文體不限,想寫議論文的就寫議論文,想寫詩歌的就可以寫詩歌,尊重學生的不同方面的才能。不過實現起來難度比較大。”陳維賢告訴記者。
“主要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方面是閱卷老師不好打分,每個人對詩歌都有不同的理解。此外,語文試卷一般要求800字左右,詩歌寫作字數如何計算?另一方面,語文不等于文學,文學只是語文的重要一部分。文學作品過去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甚至是全部。但現在語文的范圍很廣。比如高考作文題要求寫演講,寫通知,這都不屬于文學的范疇。同時,現階段高考語文更側重考察學生的理性思維,而詩歌追求形象思維和感性思維,所以作文試題中議論文和記敘文寫作的分量更重,學生平時訓練也比較多。”陳維賢說。
黃晨也指出,高考作文通常考察的是學生的思辨能力,最適合的文體還是議論文。在評卷過程中,考生的論點論據論證過程明確,就可以打高分。詩歌很難做出好與壞的評估。
情況也在發生改變。近年來,在各方的呼吁下,有些省份高考作文試題逐漸把“詩歌除外”的附加要求去掉了。2015年至2020年六年間,全國卷作文試題再也沒有標明“詩歌除外”。
“即使沒有要求不讓寫詩歌,但寫詩歌的學生仍然微乎其微。很多題目就不適合寫成詩歌。比如2019年全國Ⅰ卷就要求寫一篇演講稿。今年全國Ⅰ卷就要求寫一篇發言稿。”陳維賢解釋說。
“北京高考在寫作詩歌方面有鮮明導向。經過7年發展,微寫作試題基本形成了‘觀點看法評價類’‘描寫類’‘抒情類’‘實用類’等幾種類型,其中抒情類很適合寫成詩歌。不過從近幾年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觀點看法評價類’仍是主流。”陳維賢告訴記者。
記者采訪了一名參加今年北京高考的學生,她表示,她就直接選擇了第一題,即寫一篇對名著閱讀認識的評論,“身邊很少同學會選擇寫詩歌,大家都覺得詩歌很難得分。語文老師在講解高考試題時,也建議不要選擇寫詩歌”。
反思:老師、學生與詩歌的隔膜有待突破
陳維賢坦言,目前很多學校還是以教授知識為主,輕視詩歌寫作,只有少部分喜歡詩歌的老師會有熱情教學生寫詩歌。
學校和老師的不重視,也導致學生對詩歌的隔膜冷漠。浙江語文特級教師陳益林曾對自己執教的兩個班學生做過調查:他請學生就“愛詩的理由”或“不愛詩的理由”寫一段話,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結果發現,大多數學生明確表示不愛詩歌,尤其是新詩。
陳益林分析說,學生之所以不愛詩,是因為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缺乏較為系統的讀詩知識和寫詩技巧的教授,尤其是缺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讀詩氛圍和習詩機緣。同時,語文高考試卷長期以來冷落詩歌寫作,也導致學校不重視詩歌教育。
古人云:“不學詩,無以言。”我國自古以來就注重詩教,唐詩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古代文學的成就。高中階段如何延續詩教傳統?
近日公布的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求,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律。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寫或改寫文學作品。
2019年秋季學期起,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率先在6省使用,其中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專門就詩歌寫作提出了要求。此外,全部教材共選用67篇古代詩文,占全部課文數的49.3%,詩詞比例大幅提升。
李少君指出,加強詩歌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健康的心理以及深厚的人文素養。學生在掌握課本中提到的基本詩歌篇目外,可以多讀一些中外經典詩歌,比如唐詩三百首,還有惠特曼、郭沫若、艾青等許多著名詩人的作品。
陳維賢建議,首先應該把詩歌鑒賞放在重要位置,詩歌鑒賞能力的提高可以帶動整個文學鑒賞水平的提升,創作也要在充分理解基礎上進行。其次鼓勵學生多寫詩歌,寫詩歌是對學生寫作素養的一種有益補充。青少年時期,也是養成詩歌興趣的關鍵階段。語文教師要多教學生一些寫詩的技巧和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