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相聲視頻爆出張云雷、楊九郎拿京劇前輩“抖包袱”大講葷段子,低俗污穢、極不尊重。一片痛批聲中,竟也有人出來“洗地”,說什么“相聲自古如此”“演員而已,何必上綱上線”云云。
臺上戲,臺下人,做戲先做人。言語低級,張嘴就來,還甩鍋給“演員”身份,乃至相聲“傳統”,莫說侮辱了演員,更是對不起相聲行里的先人。想當年,馬三立、侯寶林等大家不知經過多少努力,才將相聲從“撂地攤”的買賣,提升到雅俗共賞的藝術。豈料今天,當紅的角兒都主攻“下三路”,“臟活”“臭活”沉渣泛起,糟踐人、出洋相的爛梗亂噴,臺下粉絲還拍掌叫好,著實令人痛心。這不只是某個演員有無德行的問題,放任自流就會砸相聲的招牌,敗相聲的基業,斷相聲的前途。
“去年的視頻,甭揪著”“演員瞎逗哏,別當真”……再看一些“洗地”言論,更讓人倍感問題嚴重。早就有人追問,為什么一些惡俗藝人能活躍在舞臺,裝瘋賣傻、人身攻擊都能成為“包袱”?恐怕臺下的“無所謂”“不在意”也是一大因素。只要哈哈一樂,怎么都是“段子”,貼上“演員”標簽,什么都是“戲說”,結果必然觸發某些人的“逐臭”沖動。放眼如今的文娛界,“藝德”的標尺正在確立,“吸毒”“嫖娼”者漸無立錐之地。那么,葷臟丑惡、影響惡劣之行,又怎能沒人管?又怎么不該管?
相聲不是大搞三俗的理由,演員不是道德滑坡的借口。一個健康的文化市場,一定是有邊界、有底線、知敬畏的。當下相聲劇場雖顯繁榮,但熱鬧背后,卻藏著不少“臟雷”,激濁揚清是必須的。而這,僅靠口頭譴責和輿論批評遠遠不夠,管理部門必須有所作為。此前因用地震國難做梗調侃,張云雷已受到過行政處罰,并被責令公開道歉,但現在看來,力度仍待加強。以此次事件為例,為什么視頻遲遲才被曝光,小劇場是否毫無準入和審核機制?屢觸雷區的“污點”藝人,又當如何處理?只有對葷臟丑惡現象及時發現、及時懲處,對屢屢突破底線者“封殺禁入”,“德”才會真正成為行業規矩。
“三翻四抖”呈現世道人心,嬉笑怒罵揭露人間百態——相聲發展起起伏伏百余年,假如越走越“污”,那是相聲的悲哀,是文化市場的悲哀。該管則管,猶未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