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亞洲電影走向世界?聽聽陳凱歌、阿米爾·汗怎么說
中新網(wǎng)北京5月17日電 中國電影含蓄、日本電影細膩、印度電影現(xiàn)實性強……每個亞洲國家的電影都帶有各自民族的特色,但如何才能更好地交流合作,使亞洲電影走向世界?16日,亞洲影視周電影大師對話召開,陳凱歌、阿米爾·汗、陳道明、章子怡14位亞洲影人匯聚太廟,就亞洲電影的文化傳承和文明互鑒展開討論。
說起中國電影文化的文化傳承,每位從業(yè)者都能從自己的立場給出建議,但如果將視角擴大到亞洲,各個國家的電影人又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
從《黃土地》、《孩子王》、《邊走邊唱》到《霸王別姬》、《妖貓傳》,陳凱歌一直用電影記錄時代的變化。對時間,他有特殊的感觸。他說自己在電影行業(yè)已經(jīng)40年,而在這40年里,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親歷者,陳凱歌經(jīng)常問自己,是什么力量讓中國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他認為,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美學,而這正是電影人創(chuàng)作上的寶貴財富。
他還稱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為自己的老師,因為他的作品曾給電影初學者很深的影響。
山田洋次是日本電影界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的早期作品有《寅次郎的故事》、《遠山的呼喚》、《學校》、《黃昏清兵衛(wèi)》和《武士的一分》。有媒體評價,他擅長喜劇和反映普通平民生活的影片的創(chuàng)作,是一個道盡日本人心事的電影大師。
在現(xiàn)場,他也提到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逐漸西化,他很疑惑,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描述日本人的變化。在越南導演陳英雄的電影中,他對其中樸素的生活場景感到很親切。他認為,亞洲的民族性里有很多的共同性。
法籍越南裔陳英雄曾被稱為越南電影的一面旗幟,在他看來,亞洲電影發(fā)展,需要形成一種亞洲的電影語言。他說,越南法國的雙重文化身份,讓他能更清晰地探索越南文化,能更清晰地向世界表現(xiàn)這種文化。他還提到,電影語言不是用攝影機拍出美麗的圖片,而是去傳達一個文化的內(nèi)心世界、精神世界。
由于文化背景相似,亞洲的故事都是共通的,而且彼此能體會相似之處,但要讓讓外國觀眾了解亞洲國家的深層文化,陳英雄認為,就需要把電影語言發(fā)展地更復雜精確。
在中國倍受歡迎的阿米爾·汗,也以導演身份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他認為電影是講述故事的最好方法,他很期待講述亞洲古老故事的方法能夠被重塑,為傳統(tǒng)文化注入新鮮生命力。
曾用一部《小鞋子》感動了全球觀眾的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則強調(diào)了對話的重要性。他說,沒有任何藝術(shù)比電影更適合講述一個國家的文化。在他看來,在當今世界,我們沒必要強調(diào)地域,文明對話非常有必要,而沒有任何藝術(shù)比電影更適合講述一個國家的文化。電影就是連接不同民族的橋梁,可以增進不同國家人民的友誼。
被稱為俄羅斯“戰(zhàn)爭派”導演的費多爾·邦達爾丘克說,俄羅斯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一直在爭論發(fā)展道路問題,如今,他在古老的太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雖然各不相同,但可以和諧相處。
對于亞洲不同國家的電影人而言,僅在語言層面進行對話其實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文化、技術(shù)等方面相互借鑒。演員陳道明提到,其實我們大部分對世界的了解,都是通過電影電視。他認為,人類、種族之間最原始的尊重就是公平。亞洲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建議亞洲電影人對話形成一種機制,在大家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探索亞洲電影如何走向世界。
章子怡則從演員的角度談起,她認為,創(chuàng)作者不能丟掉生活,需要接受新事物,感知新世界。“我們的環(huán)境很急促,有時候有很多快產(chǎn)品出現(xiàn),到那時我們不能丟掉最原始的生活所賦予的元素。精準地表現(xiàn)電影所要傳達的生活內(nèi)涵,是維護文化特殊性的關(guān)鍵。”
瀧田洋二郎是日本著名導演,他執(zhí)導的《入殮師》曾拿下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剛在中國拍攝了一部電影,合作演員有張國立、韓庚等。他稱,在與中國電影人合作過程中產(chǎn)生很多思想碰撞,但在碰撞、融合之中,他也學到了寶貴的知識。
俄羅斯最具國際聲望的導演謝爾蓋·波德羅夫則談到了用電影承載文化多樣性。他認為,亞洲是歷史、傳奇的寶庫,亞洲各國影人應該團結(jié)起來、共同合作,努力去用電影表達真正的情感,產(chǎn)生無限可能。
泰國著名導演普拉奇亞·平克堯曾用《拳霸》征服了一眾動作片影迷。他認為,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達讓亞洲各國距離越來越近,也讓世界人民看到亞洲的文化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