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紐約亞洲藝術周:集群效應凸顯 中國拍品表現搶眼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亞洲藝術品市場的總銷售額便一路攀升,但2018年卻突然遇冷,拍品平均成交價從2017年的7.82萬美元下降到了7.5萬美元。突然遇冷是否意味著亞洲藝術品“失寵”?還是預示市場發展方向和策略需要進一步調整?2018年亞洲藝術品市場的境況使得業內人士對今年市場的發展趨勢頗為擔憂。那么2019年亞洲藝術品市場的走向是否有跡可循?“遇冷”境況是否會再度上演?
近日,被譽為“亞洲藝術品市場行情風向標”的紐約亞洲藝術周(以下簡稱“藝術周”)落下帷幕。從今年藝術周的拍賣交易情況來看,中國拍品表現強勁,不僅帶動了整體交易量強勢上揚,同時也為亞洲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注入信心和動力。
作為美國的第一大都市,紐約有著悠久的亞洲藝術品收藏史,同時也是亞洲藝術的重要交易市場之一。為提高紐約藝術市場對亞洲藝術的認識和了解,2009年,紐約上東區16家亞洲畫廊聯合推出了“畫廊開放日”活動,這便是藝術周的雛形。轉眼到了2019年,藝術周已經舉辦了10屆。10年來,藝術周的規模越來越大,這個最早只有古董商參加的活動,如今已經成了拍賣行、畫廊、博物館、文化研究機構等爭相參與的盛會,亞洲藝術在紐約乃至整個美國的文化影響力和市場吸引力也因此持續提升。
今年的藝術周云集了48家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廊,帶來了覆蓋亞洲不同區域、不同類別的藝術展覽,包括中國的陶瓷、水墨、文房雅玩,日本版畫,印度細密畫等。活動期間,佳士得、蘇富比等6家知名拍賣行還舉辦了拍賣會,16家博物館和藝術機構也參與到這場為期10天的無間斷開放展覽以及其他特別活動中。藝術周創始畫廊之一的主理人Joan Mirviss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藝術周展出了豐富且多樣化的亞洲藝術品,儼然已成為北美最具影響力的亞洲藝術市場盛會。
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周帶來的“集群效應”加速了藝術品市場流通,不僅買賣雙方進行了有效的資源轉化,而且通過集合各方力量形成了廣闊的交易圈,借此助力亞洲藝術的推廣。如此看來,藝術周的舉辦與每年北京、香港的春、秋拍賣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多類機構積極參與是希望以此活動為平臺獲利之前,先共同將市場和品牌做大。
集聚資源、打造品牌只是藝術周影響力的一個方面,紐約這個城市的特殊性同時也賦予了藝術周更多的意義。例如,從全球的拍賣行程看,紐約是始發站,后續,香港、倫敦、日本、北京等依次上演,然后再次循環?梢哉f,紐約是中國藝術品在全球范圍內交易的第一站,是觀察藝術品國際行情不可或缺的窗口,這就使得藝術周具有市場“風向標”的意義和作用。本屆藝術周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家國際拍賣行再次交出了一份穩健成績單,而中國藝術品依舊是它們贏得如此優異成績的“殺手锏”。
具體來看,佳士得推出了包含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中國書畫、日本及韓國藝術、現代及當代南亞藝術等在內的八大專場,共拍出856件拍品,成交總額近8000萬美元(不含歐云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器網上拍賣成交額),總成交率達87%,14件拍品單件成交額超過100萬美元;蘇富比推出的八大專場成交總額約4132萬美元,共誕生5件百萬美元成交拍品。八大專場中,“中國藝術珍品”表現最搶眼,3件拍品的成交價過百萬美元。
“從近幾年藝術周拍賣,特別是今年的成交結果來看,全球藏家對于亞洲藝術的購藏興趣依然十分強勁。佳士得在拍品選擇上更加細致、有針對性以及估價更為合理的策略也得到了市場積極響應。”佳士得亞洲藝術部聯合主席石俊生表示。
資深古代藝術品鑒藏與投資顧問梁曉新則認為,隨著買家、藏家的日漸成熟,許多非主流藝術品門類也會逐漸被開發出來,中國藝術品將繼續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成長空間十分可觀,為全球藝術市場多元化發展提供助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