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浙江鄉村旅游4.0:休閑鄉村呼之欲出
開篇語
2019年春節已漸行漸遠,時代發展的腳步卻未曾停歇。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中,產業興旺是基礎,只有產業興旺,農村才能重現盎然生機,鄉村才有可能振興。回望過去幾年,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在中國大陸土地上吹響。為適應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三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鄉村產業振興納入到鄉村振興的大格局中,從即日起,本報《農村經濟專刊》06版的《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農業》將合二為一,更名為《鄉村產業》。屆時,新的版面除了繼續聚焦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外,還將把視角延伸到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為您繼續提供最新、最權威的行業資訊,分析當前鄉村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敬請關注!
鄉村振興大行其道,各地新農村建設按下快捷鍵,但如何讓公共品變成市場品,使鄉村具備“造血功能”?十多年來浙江的實踐是,通過發展以農家樂為代表的鄉村休閑旅游業,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道路。
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以及消費升級的加速,鄉村旅游業態如何迎頭趕上?記者了解到,浙江正謀劃推出休閑鄉村建設,要求3A景區村莊和美麗鄉村精品村建成休閑鄉村比例分別達到六成和七成。毫無疑問,休閑鄉村將接棒成為浙江鄉村新一輪發展的主旋律和主平臺。
浙江為何會做出如此部署?什么是休閑鄉村,其與鄉村旅游、美麗鄉村又存在何種關系?下一步,方向和路徑何在?前段時間,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文化與旅游廳兩個單位聯合舉辦了專題研討會,探討新時代、新休閑、新產業背景下的鄉村旅游新走向。
繁華背后的隱憂
浙江人多地少,發展大規模農業,優勢實在乏善可陳。因此很早之前,省里即提出揚長避短,將農業定位為“高效生態”,農村則通過“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在打造好環境的同時,注入產業元素,發展休閑旅游。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三個月后,省委、省政府便在安吉召開現場會,明確以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為載體,率先展開“兩山”論斷的實踐。
“十多年來,我們堅持把農民受益最為直接的農家樂特色村,作為產業平臺加以重點扶持,并以特色村為基礎,推進連線、串點、擴片,打造省級特色鄉鎮、省級精品示范區和重點縣。”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吳金良看來,集聚化帶來了諸多效應:業態更為齊全、文化內涵更為豐富、綜合開發效益更為有效、品牌知名度更為突出。
記者了解到,如今,從“點上萌芽”向“遍地開花”,從“單一吃住”向“多元經營”,從“各自為戰”向“抱團發展”,浙江的農家樂休閑旅游業實現了全面升級。數據顯示,2017年,浙江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2億人次,占到全省旅游總人次的半壁江山,直接營業收入超300億元。2018年,全省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4億人次,實現旅游經營總收入近420億元。
盡管產值連續保持高速增長,但吳金良指出,就目前而言,浙江的鄉村旅游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區域發展不平衡、業態發展不平衡、發展動能不平衡;又比如,產業發展不充分、要素供給不充分、形態發展不充分;另外,諸如創意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性人才的短板也亟待補齊。
“分析數據,有個令人擔憂的現實問題,那就是鄉村旅游人次雖然規模宏大,但旅游消費卻極不理想,人均花費不到一百元。這表明,絕大部分的鄉村旅游還只是處于低層次的觀光旅游,是來去匆匆的一日游、半日游。”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楊建武認為,當前,延長游客的逗留時間,以及旅游的消費鏈,顯得極為迫切。
特色化新型鄉村的趨勢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樓曉云,履新前曾長期擔任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經濟發展處處長,親歷了“農家樂”由“戶”到“點”,再到“集聚村”的整個發展過程。在他看來,浙江建設休閑鄉村正當其時,過去十多年里,從“千萬工程”,到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再到深化美麗鄉村、“萬村景區化”工程,加上農家樂及各種鄉村旅游業態的培育壯大,已經具備扎實的基礎條件。
“后美麗鄉村建設時代,應該牢牢把握鄉村旅游與美麗鄉村之間的關系,堅持農家樂必須姓農、鄉村旅游必須姓鄉,守住生態核心,適應現代文明,再通過農業和文創增強特色,拓展空間,讓游客住得下、坐得牢、可參與。”樓曉云說。
什么叫休閑鄉村?在樓曉云看來:首先,得以休閑旅游者需求和居民品質生活追求為導向;其次,以鄉村休閑旅游資源為基礎;最后,以傳統村落為載體,以休閑農業和相關休閑設施為支撐。其不僅有休閑度假產業與現代農業、健康產業的融合,還包括了全景式的鄉風鄉情與文化產業、新型城鎮化的融合,總之,是一種休閑氛圍濃郁、休閑功能完備、休閑產業特征鮮明的特色化新型鄉村。
吳金良指出,當前,一些地方在推進產業振興時,沿用傳統的招商引資做法,甚至一招了之,忽視了農民就地就近的創業就業問題,還有些地方則還在投入巨資為美麗而美麗,打造只有美麗外殼、而沒有豐富內容的所謂的示范村。他說:“休閑鄉村一定是與鄉村產業、農民增收緊密結合,加快推進產業協同和產業鏈建設,實現農村人氣的集聚,產業的興旺和鄉村的全面振興。”
在楊建武看來,如果把最初的“農家樂”定義為“鄉村旅游1.0版”,到“鄉村觀光、休閑”再到“鄉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旅居式的鄉村生活則是“4.0版本”,是主客共享、休閑度假、融入生活的完美結合。
“未來,人們為了更高的生活品質去努力,渴望在繁忙中休憩靈魂,追求工作、休閑兩不誤的工作方式,渴望觸摸文化、體驗文化和融入文化。這些度假形式在浙江已初露端倪,休閑鄉村就應當提供詩意憩居。”楊建武說。
培育綜合產業鏈的急迫
方向既已明確,下一步,如何建設休閑鄉村?研討會上,許多專家各抒己見。臺灣鄉村旅游協會創會會長鄭建雄認為,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在于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其不是單純觀光旅游,而是被鄉村環境吸引,從鄉村旅游到鄉村生活,重新認識鄉村生態、文化、生活方式,集合了美食、美宿、美景、美品等多維美感體驗。
樓曉云將休閑鄉村的理想格局定義為“住在農家、玩在農莊、游在景區”。他認為,一方面,要培育包括農家客棧、特色民宿、鄉村度假酒店、傳統手工藝店鋪、鄉村樂園等在內的休閑業態,以滿足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則促進休閑產業集聚,打造特色村、風情小鎮、精品示范區等平臺;與此同時,再推進各相關產業的分工和協同,完善產業鏈。
楊建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除了融合化、品質化和集聚化,智能化和國際化同樣至關重要。“在滾滾撲面而來的科技創新和數字化經濟大潮中,鄉村旅游不能落伍,要通過新業態的智能化打造、公共服務的數字化提升、旅游產品的智慧化推廣,不斷進行提質升檔;另外,只有民族的才是國際的,鄉土的也是世界的,原汁原味的鄉村對國際游客來講,一定會是最有魅力、最有吸引力的核心吸引物。”
作為時下最熱門的產業,特色民宿因區別于傳統的農家客棧,近年來憑借高端、時尚、個性,成為大眾焦點。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副院長徐云松教授長期觀察鄉村住宿業態,在他看來,多樣化是市場大勢所趨,但民宿要真正呈燎原之勢,必須細分市場、突出主題,體現家庭文化和主人情懷,同時走價格“平民化”和精雕細琢的道路。
論壇上,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還指出,在休閑鄉村的新時代,未來,單個主體、單家企業、單個鄉村等都存在勢單力薄的問題,因此必須通過協同,共享體驗活動主體建設,鄉村、社會組織、企業應當圍繞產業平臺建設,在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經營,既能快速崛起,也能降低市場成本,避免惡性競爭、同質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