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年,鐘書閣、SKP-RDV、言幾又、藍海風·漫港、上海三聯書店等新型實體書店的落地,持續刷新著西安“書香之城”的建設速度。這些“自帶流量”的“網紅”書店,用藝術設計為圖書領域的新零售破冰寫下新注腳。但看到人們蜂擁前往“打卡”的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書店只有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才能更持久、更深地浸潤這里的人們。
巴黎有“莎士比亞”,舊金山有“城市之光”,東京有“蔦屋”,北京有“萬圣”,南京有“先鋒”,臺北有“誠品”,重慶有“西西弗”。這些書店已經成為特定的文化符號,折射出的是當地的現代文明發展成果,是人們了解這座城市氣質和靈魂的窗口。
要成為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并不簡單,需要書店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既要為讀者找好書,也要為好書找讀者。從目前西安的書店業態來看,還需要由單純推介書籍向推介知性的生活方式轉變。讀者在書店購買的不僅是書籍,更是品牌和服務。實體書店不僅應當通過數字化改造做好線上渠道,通過現代化設計做好鋪面改造,還應當通過人、書、空間、主題活動之間的互動,提升讀者的體驗感,構造多元化的文化內涵,塑造個性化的品質。
對一家有意打造閱讀文化空間和閱讀文化活動品牌的實體書店而言,高水準的文化活動能為其帶來流量,也能讓讀者獲得消費體驗的高附加值,定期舉辦如個性化書架、經典誦讀會等活動十分必要。同時,能讓讀者與作家、編輯近距離互動的作家寫讀會,編輯部、出版社評稿會、選題會等活動也能讓實體書店的成長與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發展實現共贏。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