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眾旅游市場的日益火爆,各地在增強地域旅游特色、增加景區內涵、完善配套設施、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毋庸諱言,在節假日及高峰期的旅游供給品質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改變“看不到風景只能看人頭”的情況。
提升旅游供給品質,從游客的角度看,就是旅游舒適度的提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旅游領域同樣如此。游客在滿足初期的“到此一游”式旅游后,需要的是有舒適度的旅游體驗。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內部挖潛和增加產品的方式雙管齊下增加游客的舒適度。
就內部挖潛而言,包括全域旅游和景區單體兩個層面。從大局來說,統籌好旅游景區的建設開發,增強旅游資源的集群效應,推進優質供給、彈性供給、有效供給,是近年來積極推進全域旅游的重大意義所在,也是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的應有作為。通過相應的統籌安排,景區的范圍擴大了、數量增加了,能夠很好地提高游客承載量、分散游客分布情況,這樣有舒適度的承載量自然水漲船高。景區在現有旅游產品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推進外部調控,來切實提高旅游景區的服務管理水平,比如規劃更為科學的路線、提供更貼心的旅游服務,提高游客的舒適度。部分旅游場所在調整開閉館時間、進行細分時段限流引導游客、增加休息場所等做法,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全國范圍推進的廁所革命,以及增加停車場位置、購票服務窗口等工作,更是大大提高了游客的旅游舒適度。
就增加產品而言,要求我們通過新技術、新理念來開發新的旅游產品、提供新的旅游服務。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發布的《關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給品質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旅游資源開發和產品建設的規劃指導,鼓勵國有、集體、個體、外資等多種經濟成分參與全域旅游產品開發。這為我們增加旅游產品提供了明確的指引方向和強有力的保障措施。各地文化和旅游機構都可以進一步發揮主觀能動性,開發旅游資源,強化產品建設。比如當前的智慧旅游項目,就可以引入科技手段,通過有效測算,更好地調節游客量分布,有針對性地提供更好的服務。
當然,旅游是一項全民工程,也需要交通、工商、公安等單位的合作,但文化和旅游機構顯然應當是這場“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給品質攻堅戰”中的主力,責無旁貸。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劉園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