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升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走向更高端更廣闊市場
尋找長三角文化產業升級新引擎
■根據去年發布的中國文化消費指數,長三角地區城市群已成為拉動文化消費增長的核心區域;90后、00后青少年的文化消費需求最旺盛,文化產業進一步提升潛力很大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文化最精致、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同時也集中了優秀的高校、人才和技術。進一步挖掘豐富的文化底蘊,需要更開放的文化觀。未來文創是美學經濟、體驗經濟,更是意想不到的驚奇經濟
文化產業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從泛娛樂到新文創、從網紅到質紅,長三角地區的文化產業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走向更高端、更廣闊的市場?對此一些專家學者紛紛以海內外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對長三角地區營造文化創新生態、資源跨界融合提出建議,呼吁尋找到長三角地區文化產業升級的下個引擎。
發揮大城市群“美第奇效應”
有專家指出,長三角地區城市群能對文化產業提升發揮集聚和引擎作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教授表示,目前產業發展模式正在從開發資源、礦產、金融資本的要素驅動,向開掘信息、孵化知識、打造創意的創新驅動轉化,長三角地區正在經歷其中“效能驅動”的過渡階段。參考文藝復興時期美第奇家族匯聚多元文化、交叉領域創新的經驗,長三角地區的文化多樣性、人才培養、文化企業規模都具有優勢,大有可為。
“美第奇效應”為何能讓大師云集于城市、精品力作不斷產生?答案不僅在辦公室、生產車間,也在日常生活的審美化。日本同志社大學教授佐佐木雅幸以“創意之城”橫濱對所有銀行辦公樓大刀闊斧的改造為例說明,除了公共文化設施,其他公共設施的藝術化能吸引更多熱愛文化氛圍的藝術家,讓年輕人投身文創行業,激發全民創作活力。
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指出,根據去年發布的中國文化消費指數,長三角地區城市群已成為拉動文化消費增長的核心區域;90后、00后青少年的文化消費需求最旺盛,文化產業進一步提升潛力很大。但文化產品的消費并非剛性消費,如何以高端創意激發消費,減少低端無效的供給,繼續推動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值得行業進一步思考。
技術引領變革,文化創意賦能
不少專家注意到,互聯網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與未來的文化產業變革密切相關。技術與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能給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文化消費日漸呈現出跟數字化相關的碎片式、沉浸式、延伸式、社交式和虛擬式的趨勢。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文化消費,已經占文化產業增長量的80%。”李鳳亮比較分析,珠三角新興業態發展中技術引領作用突出,而長三角地區相對而言更能體現創意產業驅動。長三角地區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能優勢,有待進一步探索。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文化最精致、最發達的地區,同時也集中了中國最優秀的高校、人才和技術。進一步挖掘豐富的文化底蘊,需要更開放的文化觀。”李鳳亮以美國對花木蘭和功夫熊貓等IP改編為例,提出長三角地區的文化資源不能放進博物館“供起來”,更要“甩掉思想包袱”,大膽跨界開發。向勇也表示,未來文創是美學經濟、體驗經濟,更是意想不到的驚奇經濟。
浙江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杰教授則提出,長三角地區是精致優雅的江南文化與海洋文化的結合,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價值認同下,以大數據等技術對海洋文化資源進行梳理整合,或有望為長三角文創產業發展找到下一個引擎。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