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豐子愷熱潮能否引領漫畫市場上揚
2018年正值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相關的展覽、學術研討層出不窮,也有不少拍賣行適時推出豐子愷拍賣專場。有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漫畫市場一直處于被低估的尷尬境地,作為漫畫領域重要人物的豐子愷,市場認知度很高,但價格卻一直未能實現大的突破。豐子愷誕辰120周年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通過各種學術性活動可以提升豐子愷的市場影響力,進而帶動整個漫畫市場的上揚。當然,漫畫市場的學術系統和市場還需要進一步培育。
久負盛名
市場表現并不理想
豐子愷最為熟知的是他的漫畫,但他對書法的自許遠在漫畫之上。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都頗具內涵、耐人尋味。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身份,比如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和翻譯家等。從工作履歷也能看出他在文化藝術界舉足輕重的地位,歷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
相比之下,豐子愷的市場表現卻與之并不相符。在同時代的藝術大家動輒過億的市場形勢下,豐子愷拍賣成交最高的一件拍品不過1150萬元,即佳士得香港推出的《有情人間》冊頁十二開,而且這也是豐子愷唯一一件超過千萬元大關的作品。成交價為第二高的《千家山郭靜朝暉》為690萬元成交,其余拍品基本都在500萬元以下。
對于這種現象,業內專家分析,“從藝術品市場整體來看,雖然豐子愷的市場價格并不高,但在漫畫這一板塊應該是領頭羊了。這種市場表現主要受傳統觀念的局限,漫畫難與書畫這一大類相提并論,市場反饋自然也會打折扣。其次,能夠創出天價的往往是名家大尺幅的重量級作品,而漫畫作品一般尺幅比較小,而且作品數量相對較多。隨著文化價值的不斷發掘,豐子愷的作品乃至整個漫畫市場都會有所提升”。
展覽回顧
構筑學術系統
在豐子愷誕辰120周年之際,相關的回顧性展覽和研討會此起彼伏,從香港、杭州到北京、桐鄉,四地五場展覽,一個完整風格和面貌的豐子愷逐漸顯現在觀眾面前。
策展人王一竹表示,“每場展覽都從不同角度切入,以設問的方式呈現,不做結論,這種開放性的呈現恰恰可以看到豐子愷在美術、音樂、設計、教育、文學、翻譯等方面的成就,在大時代背景下,豐子愷似乎游離于20世紀的美術史之外,但你能從作品中感受他獨有的文人情調與時代溫度”。
豐子愷的第一個回顧展是香港亞洲協會“詩·韻——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這一展覽主題闡明了豐子愷漫畫的源起,1921年豐子愷游學日本,偶然看到竹久夢二的漫畫而大受啟發,從而開啟了“子愷漫畫”的創作之路。展覽將豐子愷與竹久夢二的作品并置在同一空間,頗有時空對話的意味。“當時明月在——豐子愷文翰家珍”則是嘉德推出的學術觀摩展,呈現的豐子愷家族六十件家藏書法精品均為首度露面。第二站,則是浙江美術館的“此境風月好——豐子愷120周年回顧展”。第三站則是10月25日-11月4日中國美術館呈現的“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集合了中國美術館、浙江博物館與豐子愷家族及個人藏家收藏的豐子愷150余件套作品、手稿、實物,全部作品均首次在京展覽。著名文化學者、評論家王魯湘表示,這一系列展覽對于梳理、總結、還原真實的豐子愷是大有裨益的,同時能讓更多人了解漫畫的價值。
學術轉化
有待市場驗證
其實,漫畫市場從來不缺耀眼的藝術家。除豐子愷之外,華君武、廖冰兄、黃永玉、葉淺予、張樂平等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大家,而且都有膾炙人口的作品傳世。
近年來,隨著出版業的下行,漫畫似乎少了很多生存的土壤。王魯湘表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傳播方式相對單一,只能通過書籍普及到千家萬戶,這也是出版業黃金發展的階段,印刷、手繪插圖、漫畫等藝術形式大行其道。從豐子愷的一些作品中能看到反復修改的痕跡,其實就是為了印刷制版方便”。令人遺憾的是,傳統漫畫逐漸被日韓的動漫風格所影響,面臨后繼乏人的問題。
與此同時,從拍賣市場可以明顯觀察到,這些藝術大家的作品并不是拍賣市場的寵兒。受各種因素影響,并沒有出現令人眼前一亮的市場表現。首先,很多藝術大家并不是專職的漫畫家,而是將更多精力放在書畫創作中,在拍賣市場中表現突出的往往也是后者。比如,華君武、廖冰兄的漫畫作品基本在十幾萬元左右波動,黃永玉市場最高的幾乎都是重彩風格的作品。比如佳士得香港以1930萬港元成交的《秋色圖》等。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的市場形勢正是新一輪板塊輪動的機會,雖然漫畫市場很難如書畫那般大放異彩,但漫畫的接受度比較高,而且一些帶有文獻性質的漫畫原稿的價值已經顯現并受到市場的追捧,這都是未來市場發力的重要支撐。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