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陷阱是文化地產(含文旅特色小鎮、休閑度假村、田園綜合體)。
如果沒有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只是搞些綠化景觀,想做所謂的休閑養生,或者某個主題公園靠地產,其結果是:地產沒做好,文化產業也沒做好。當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合作,文化產業公司做輕資產,地產公司做重資產(合作的好處不僅比較容易拿地,拿地比較便宜,而且能夠把文化產業做起來)。當然,如果一個公司既做地產又做文化產業,那么它肯定是偏向做地產的。
第二個陷阱就是做家庭藝術資產的理財。
很多人說國外高收入家庭都有理財投資藝術品(占資產的20%也不少),中國市場機會大。但是,國外藝術品不會出現暴跌(而且能穩步升值),所以購買藝術品不懂行很可怕。解決的辦法也有,就是藝術品必須獨家經營的(畫家只能委托一個畫廊經營),否則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都拋售就會出現暴跌。
第三個陷阱是高科技。
很多投資人都投資VR、AR、大數據、區塊鏈,但是這些技術公司90%都要倒閉。為什么?因為它們是依附性技術,多數除了技術服務之外都沒有商業模式。技術服務的商業模式又不成立(沒有那么大市場空間)。解決的辦法也有,就是跨界的商業模式,比如VR公司變成演藝公司或者體育公司。
第四個陷阱就是主題公園。
國內的主題公園要么虧損,要么是靠土地增值盈利,其它就靠設備(過山車設備或者動物作為設備)。主題公園都是同質化,或者就是區域消費型。那么大的重資產,要么付不起利息,要么從第四年開始衰落。解決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做故事IP和形象IP,然后再做主題公園(或者主題公園趕緊做IP來提升自己)。
第五個陷阱是投資電影。
中國的電影靠票房,失敗的概率很大,即使成功也是賺不了多少錢的(而且成功也是碰運氣多),如果只是投資電影,幾乎沒有人能持續賺錢。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投資電影公司,一個是電影必須能夠持續開發IP(二次開發三次開發,像“玩具總動員”或者“功夫熊貓”),就是電影需要做成文化產業產業鏈。
第六個陷阱是做區域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包括民俗、非遺、建筑設計、地方食品等等,這些要么是歷史上的,要么是本地消費的,能做大做好嗎?而且很多地方都把仿古建筑或者文化名人雕塑作為旅游景點。解決的辦法是,讓本地特色文化和普世娛樂、時尚潮流相結合。
第七個陷阱就是復古。
很多地方號稱自己文化底蘊深厚,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等同于復古、祭祀、立古人像等等。其實,所謂的文化底蘊深厚,也意味著年輕人理解不來,雕塑立像也不能吸引普通消費者。雖然歷史學家、學者、藝術家等等喜歡,可是能夠吸引主流消費者(3歲-25歲)的內容是什么?解決的辦法是傳承與創新做到雅俗共賞。
第八個陷阱是造文化街區(及店鋪化)。
很多文化街區、復建古街區,表面是有文化的步行街,其實就是仿古建筑,因為沒有體驗的內容,賣的產品也是一些仿古的工藝品;或者是旅游產品(由義烏小商品一統天下),而且業態落后,建筑也沒有吸引力,占地面積很大,投資不少,產值太少。解決的辦法是不要做這種街區。
第九個陷阱就是“媒體融合”。
媒體融合多數都是傳統媒體集團轉型升級的努力,但是因為過于關注“融合”,不做新媒體,所以很多正在衰落中。媒體要融合就得發展新媒體,就得投資新媒體,就得承擔風險吧?否則誰和你融合?可是現有的激勵機制、考核機制是一年一考核,新媒體的投資至少三年以上吧?而且有很大的投資風險吧?所以大家就寧愿等待也不去做。解決的辦法就是必須改變考核制度。
第十個陷阱是建動漫基地。
很多人把動漫游戲合一起,其實,游戲是有平臺有商業模式的產業,但是動漫分屬于不同的行業(產業),動畫電影、動畫電視、漫畫出版、衍生品(消費品)各自有歸屬;把它們合在一起就失去了各自行業的聯系,沒有行業資源。所以,解決的方法是,動漫基地改造提升為“動漫影視與出版基地”。 (作者陳少峰系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特約專家、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