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鄉村旅游正成為扶貧的中堅力量。兩年來,全省鄉村旅游累計接待游客6.72億人次,實現收入4032億元,帶動22.18萬貧困人口脫貧,占計劃數的74.5%。
因地制宜精準扶貧見成效
黃山歙縣箬嶺村四周崇山峻嶺。當公雞破曉,住在山頂的66歲的葉萬有開始忙碌起來。他把自家腌的火腿、豬耳朵皮、豬蹄等取出來用水泡上,為即將到來的客人準備飯菜。
葉萬有因兒子傷病致貧。村里根據他們村民組地處著名的箬嶺古道的優勢,為他們制定了“扶貧套餐”——在家里開農家樂。葉萬有笑著說,2017年他收入3萬多元,今年肯定要比去年還好。
箬嶺村是安徽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確立的333個重點扶貧村之一。2016年以來,安徽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進行了大面積走訪,最后確定了333個旅游重點扶貧村。各市縣也確認了旅游扶貧村,如合肥市有7個村,宿州市有44個村,阜陽市有51個村,宣城市有13個村。
在確定扶貧對象的同時,安徽還積極制定出臺有關規劃文件,相繼編制全省鄉村旅游扶貧規劃、紅色旅游規劃、皖西革命老區旅游發展規劃等。目前在333個重點村中,已有206個村完成了鄉村旅游扶貧規劃和方案編制。出臺《關于鄉村旅游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利用空閑農房發展鄉村旅游的意見》等。制訂并實施省級《鄉村旅游服務質量與評定》《農家小院要求與評定》《旅游小鎮評定規程》等標準。
扶貧資金方面,安徽省旅游發展委員會最大限度給予支持。2016年至2017年,省級資金用于旅游扶貧部分達8650萬元,占比55.4%。其中,直接補助重點村6960萬元,給予品牌創建和公共服務支持達1690萬元。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國家旅游發展基金項目66個,70%以上安排給貧困地區。市縣兩級累計配套安排資金20余億元。
在省市重視、政策扶持、資金支持下,安徽鄉村旅游扶貧效果顯現。安徽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萬以學說,兩年來,333個旅游扶貧重點村中,已有近200個村、4.29萬戶脫貧。
村企結對培育扶貧新業態
鄉村旅游扶貧過程中,安徽在條件允許的村莊,開展“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村企+農戶”等多種形式扶貧,幫助更多貧困戶步入旅游脫貧行列。
皖南石臺縣是全國知名的“天然氧吧縣”。如今,在著名的百丈崖下,有個依山傍水的“慢村農莊”遠近聞名。農莊位于磯灘鄉洪墩村,村里成立了農家合作社,對13戶農戶進行統一裝修、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營銷、統一收費、統一管理,直接帶動18戶貧困戶創業,每戶年均增收2.5萬元。
金寨縣是革命老區,是國家貧困縣,縣內天堂寨鎮是2000年安徽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全省唯一一家旅游扶貧試驗區。天堂寨鎮黨委書記盧士傳說,扶貧中,他們拓展“1+N+1”旅游扶貧模式,即每一個規模旅游企業,對接3至10戶以上貧困戶,每一個幫扶旅游企業由一名干部聯系,形成政府、企業與貧困戶緊密聯系的幫扶機制。如天堂寨風景區就已帶動15個貧困戶脫貧。
安徽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積極推進“百企百村”幫扶專項行動,除金寨天堂寨外,還有黃山國際大酒店對口幫扶祖源村,亳州市60家文旅企業帶動1665名貧困群眾增收,安徽中青旅對口幫扶廬江縣萬山鎮長沖村等。
在幫扶政策引導下,安徽建立起“公司+農戶”“協會+農戶”等利益協調長效機制。230個重點村新建了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標識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開發了景區景點、農家樂,配備了專兼結合的村級導游員,鄉村旅游發展呈現出多業態、新氣象。
樹立品牌增強發展新動力
鄉村旅游扶貧,最終要增強縣級鄉村旅游發展能力,多推出一些旅游小鎮、旅游景點品牌等,做大做強鄉村旅游扶貧平臺。
黃尾鎮是安徽首批省級旅游小鎮。2017年,黃尾鎮鄉村旅游綜合總收入1億多元,鄉村旅游直接或間接為貧困戶增收1000多萬元,帶動200多戶700多人脫貧。
2015年,黃尾鎮成立彩虹之約農家樂協會黨支部、彩虹瀑布景區黨支部,強化黨組織對旅游扶貧工作的領導。彩虹之約農家樂協會黨支部引導農家樂與貧困戶結對,目前已有15戶農家樂與45戶貧困戶牽手。
劉學虎是黃尾村長沖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6口人。2013年以來,劉學虎除在景區務工外,改造提升了近3畝觀光茶園,新建了一幢樓房。
2015年,他利用自家住房辦起了農家樂,當年收入就達2萬元,2016年成功脫貧。黃尾鎮還創辦扶貧夜校和“鄉村振興大講堂”,利用傍晚或雨天農閑時間召集貧困群眾參加夜校培訓,組織鎮村干部、農技人員、致富能手宣講“三農”政策,分享脫貧心得,全面提升貧困戶的綜合素質。截至目前,全鎮共舉辦近百場次夜校培訓。2017年8月,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對黃尾鎮創辦“扶貧夜校”批示全省推廣。
鳳陽縣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村內涉旅企業共吸收300多人就業,小崗也被確定為省級首批旅游小鎮。
一個個旅游小鎮拔地而起、一個個旅游品牌遠近傳播。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在建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項目1078個,計劃投資5438億元,近兩年新評特色旅游小鎮29個、研學旅行基地54個、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28個、鄉村旅游創客基地36個、體育旅游產業基地7個,其中60%以上位于貧困地區或周邊,為鄉村旅游發展增添了動力,為百姓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