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1日訊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內蒙古滿洲里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發布。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了解,此前文化和旅游部有關負責人就國務院同意設立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答記者問時表示,設立邊境旅游試驗區具有重要意義: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是興邊富民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沿邊地區由旅游通道向目的地轉變的重要手段。
文化和旅游部就設立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答記者問
據悉,在設立邊境旅游試驗區的發展目標方面,明確試點試驗時間為3年,即到2020年底,確立試驗區在旅游體制機制、旅游產業發展、旅游目的地影響力等方面應達到的目標水平。在基本原則方面,堅持開放引領,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創新驅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激發旅游發展活力;堅持特色打造,推動旅游業特色化、國際化、全域化發展,提升旅游業整體競爭力;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堅持防范風險,完善禁賭、禁毒長效機制,堅決打擊非法入境、走私販私,筑牢邊疆安全穩定屏障。
》》》點擊查看更多政策內容
以下為《通知》全文:
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門關于印發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旅旅發〔2018〕1號
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報送滿洲里、阿爾山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的函》(內政字﹝2017﹞72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懇請支持防城港市和崇左市設立國家邊境旅游試驗區的函》(桂政函﹝2017﹞39號)收悉。
經研究并報國務院審定,現將《內蒙古滿洲里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給你們,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國務院同意設立內蒙古滿洲里、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在旅游領域的重大頂層設計,是充分發揮旅游業作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緊抓機遇,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推進機制。《方案》實施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為邊境旅游業發展發揮改革引領作用。
二、試驗區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建立工作機制,制定配套政策,落實工作責任,強化政策集成和制度創新,積極探索全域旅游發展模式,改革創新邊境旅游發展制度體系,積極推動將旅游業打造成邊境支柱產業,確保《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三、國務院有關部門將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方案》實施的協調和指導,加強對《方案》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適時組織開展實施進展情況評估,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文化和旅游部 外交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民委 公安部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交通運輸部 海關總署 體育總局
2018年3月30日
以下為《實施方案》全文:
內蒙古滿洲里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
建設內蒙古滿洲里邊境旅游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及促進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舉措,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行動。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為加快滿洲里邊境旅游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建設,制定本方案。
一、基礎條件
(一)區位優勢突出。滿洲里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北部,北接俄羅斯,西鄰蒙古國,是一座“薈萃三國文化、盡顯口岸風情”的邊境旅游城市,素有“東亞之窗”美譽。全市總面積732平方公里,居住著漢、蒙、回、俄等23個民族,人口約30萬。滿洲里是歐亞大陸橋重要戰略節點,對內背靠東北三省,與環渤海地區相通,經濟腹地遼闊;對外西聯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直通荷蘭鹿特丹,所經路線是俄羅斯人口最多、資源最富集的地區,經濟地理條件優越。
(二)旅游資源富集。滿洲里擁有融草原文明、紅色傳統、異域風情為一體的口岸文化,是一座城景一體、中西合璧、特色鮮明的魅力城市。滿洲里是全國文明城市,呼倫貝爾大草原、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址、國門景區、套娃景區、冰雪節等享譽盛名。滿洲里口岸落地簽證、口岸團體旅游簽證、邊境旅游異地辦證、邊民互市貿易等政策落地實施,口岸年出入境人數超過180萬人次,年接待俄羅斯入境旅游者占全國30%左右,居中俄沿邊口岸之首。
(三)旅游交通便捷。滿洲里航空、鐵路、公路立體旅游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國際航空港可達國內20多個城市和俄、蒙6個城市,年進出港旅客超過50萬人次,是歐亞大陸橋上我國境內重要快捷的交通樞紐。鐵路開通了滿洲里至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大連等20多個城市的旅客列車和42條中歐班列線路,輻射國內外180多個城市。公路口岸年通過能力達1000萬人次、100萬輛次,并開行了至18個國內外城市的客運班車。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圍繞“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率先探索、先行先試,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改革開放促進體制機制創新和結構調整,全力構建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的邊境旅游發展新模式,把滿洲里建設成為開放、活力、美麗、美好、幸福、滿意的邊境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則。堅持開放引領,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堅持創新驅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提升發展質量,不斷激發旅游發展活力;堅持特色打造,以精品建設為主線,推動旅游業特色化、國際化、全域化發展,提升旅游業整體競爭力,加快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守生態底線和用地紅線,傳承草原文明,合理適度開發建設;堅持底線思維,加強邊境管控,完善禁毒、禁賭長效機制,堅決打擊非法入境、走私販私,筑牢邊疆安全穩定屏障。
(三)空間布局。試驗區的范圍為滿洲里市全境,布局三個功能區:中俄異域風情旅游區、口岸歷史文化旅游區、草原生態旅游區。中俄異域風情旅游區以中俄邊境旅游區、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和綜合保稅區為核心,推動口岸通關、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創新,形成集商務會展、跨境旅游、特色購物等為一體的旅游競爭新優勢。口岸歷史文化旅游區深入挖掘國門周邊紅色旅游資源,探索口岸歷史文化遺跡遺存保護性開發模式,深化旅游與各產業融合,重點發展紅色旅游、民族演藝、康體運動、特色餐飲等,形成特色口岸文化底蘊和城市景觀風貌。草原生態旅游區以扎賚諾爾區、新開河鎮為主體,完善游覽、交通等基礎設施,提升草原生態體驗、民俗文化展示、農牧觀光等功能,培育濱水度假、冰雪旅游等新業態,形成地域特色,促進旅游發展。
(四)發展目標。經過3年左右時間,到2020年,試驗區建設全面推進,獨具特色的邊境旅游產品體系基本形成,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取得重要突破。旅游管理、服務和營銷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和知名度明顯提高。試驗區由旅游通道向旅游目的地轉變,基本建成中俄蒙文旅交融合作的窗口、國際化的旅游城市、邊疆民族地區和諧進步的示范區。
三、主要任務
(一)探索旅游擴大開放政策。
優化出入境管理制度。實施出入境游客“一站式作業”通關模式。推動俄蒙邊境居民持雙方認可的有效證件依法在試驗區內便利通行。積極推動常住(超過三個月)試驗區從事商貿活動的非邊境地區居民實行與邊境居民相同的出入境政策。根據滿洲里市涉外文書領事認證工作發展情況和實際需要,適時按規定向外交部申請滿洲里市外事僑務辦公室開展領事認證代辦業務。為試驗區人員因公臨時出國提供更便利優質的服務。
促進自駕車旅游往來便利化。進一步完善中俄雙邊出入境自駕車(八座以下)管理措施。允許自駕車游客憑雙方認可的國際旅行證件便捷通關。在國家一類口岸便捷辦理跨境運輸車輛行車許可證、車輛國籍識別標志和其他入境車輛臨時入境機動車(八座以下)號牌和行駛證、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允許在牌證有效期內在試驗區通行,入境機動車應按規定購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推動經毗鄰的中蒙口岸入境的蒙古國牌照自駕車(八座以下)、旅游巴士進入試驗區。
推動團體旅游便利化。科學合理規劃邊境旅游線路,使邊境旅游組團社可靈活選擇出入境口岸。推動滿洲里口岸設置旅游團隊及旅游車輛專用通關綠色通道。推動進一步放寬中俄互免團體旅游簽證。
(二)構建產業發展政策體系。
支持旅游投資和創業。提高邊境旅游投資便利化水平,有序放開與邊境旅游相關的服務業領域準入限制。支持大學生、農牧民等創辦旅游經濟實體,鼓勵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在試驗區投資興業。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參與旅游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放寬對旅游企業的信貸限制條件,積極拓展金融支持旅游業的方式。支持試驗區旅游骨干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兼并重組、投資合作和發行上市等途徑,組建大型旅游集團企業。加快中小微旅游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打造中小微旅游企業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按規定開展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備案申報工作,促進境外游客旅游消費。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試驗區建設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旅游公共服務等項目。
探索實施旅游發展用地政策。優化試驗區內旅游項目建設用地審批流程,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安排適當向旅游項目傾斜,優先落實旅游重大項目用地指標。保障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旅游扶貧用地。保障旅游新業態發展用地,促進汽車營地、養老基地、旅游度假區等新業態發展。
創新旅游人才培養引進機制。支持試驗區建立旅游專家智庫,采取靈活方式引進高端人才和優秀經營管理者。探索建立與俄蒙毗鄰地區間旅游人才培養合作交流機制。重點支持旅游企業聘請俄羅斯籍、蒙古籍人員在試驗區從事演藝、銷售、創作(油畫)等旅游服務工作,根據需要簽發Z字簽證。
(三)探索旅游產業促進新模式。
探索全域旅游發展模式。支持試驗區按照全域旅游標準建設,統籌推動國門景區、查干湖國際旅游度假區、世界木屋博覽園、猛犸旅游區、呼倫湖、二卡國家濕地公園等建設。深度開發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打造俄蒙餐飲等特色街區,規劃建設購物、休閑、娛樂設施,提升旅游核心區品質。深入挖掘工業文化內涵,大力發展礦山開采、裝配式木結構房屋體驗等工業觀光旅游。推動建設冰雪大世界、冰雪運動場館、溫泉療養基地等參與性、體驗性強的特色旅游項目,豐富冬季旅游內涵,推動四季旅游均衡發展。
構建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加快形成試驗區全域規劃、全業融合發展模式,促進邊境旅游高質量發展。推進“旅游+城鎮化”,支持試驗區探索以旅游規劃引領“多規合一”,營造特色城市風格,完善商貿旅游中心功能,打造新開河和靈泉特色鎮區。推進實施旅游扶貧、旅游富民工程,鼓勵發展特色種養、民宿、農家樂、牧戶游等新業態新產品。推進“旅游+文化”,完善紅色交通線遺址等旅游產品,推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利用多元文化特色,豐富文化演藝旅游產品,建設中東鐵路第一站歷史文化街區、敖爾金文化旅游區等。推進“旅游+會展”,辦好中國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提升中國滿洲里中俄蒙國際旅游節、冰雪節影響力。推進“旅游+健康”,挖掘中俄蒙醫藥資源,發展醫療旅游、養生康體保健等旅游產品,建設健康醫療旅游示范基地。積極培育冰雪、水上、航空、極限、馬術等運動休閑項目,支持試驗區創建全國青少年足球示范市。因地制宜建設體育旅游綜合體。
建立跨境旅游合作機制。探索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旅游合作新機制。支持試驗區開發連接俄蒙、輻射內地的自駕游、專列游、研學游、萬里茶道等跨境旅游產品,探索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區。深化與俄蒙毗鄰地區旅游市場、產品、信息、服務融合發展,推動締結國際旅游伙伴城市。依托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針對歐美市場開發探險、休閑為主題的國際旅游線路,有針對性地開發港澳臺、日韓、東南亞等旅游客源地市場。支持試驗區旅游企業“走出去”,建立面向中國公民的境外旅游接待體系。
(四)探索完善旅游服務管理體系。
優化旅游交通網絡布局。推進滿洲里至新右旗鐵路、新右旗至伊爾施鐵路、海拉爾至烏蘭浩特至通遼高鐵前期工作,加快滿洲里至海拉爾、至新右旗、至中俄蒙零號界碑公路建設。支持開通滿洲里至俄蒙毗鄰地區跨境旅游列車,增開國內及俄蒙城市航線,培育低空旅游。完善城市重要交通干線、城市與景區、景區與景區之間的路網和交通設施,實現機場、車站、陸路口岸與主要景區交通無縫銜接。
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大力實施“廁所革命”,探索旅游廁所建設管理新模式。加快城市旅游咨詢服務和集散體系建設。推動“滿洲里旅游大數據”建設,打造智慧景區和智慧旅游城市。強化與俄蒙出入境管理和邊防檢查等領域合作,推動出入境人員車輛往來查驗結果互認,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深化通關改革,創新監管模式,建設沿邊示范口岸。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口岸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加強城市綠道、休憩空間和觀光慢行道建設,拓展城市運動休閑空間,形成人性化、便利化、生態化的旅游綜合服務體系。
建立旅游監管新機制。全面推進依法治旅,探索實施旅游綜合監管執法模式,完善與周邊國家的聯合執法機制。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對旅游領域有關企業及人員建立信用記錄,實施信用分級監管,建立旅游領域違法失信“黑名單”及其管理制度,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健全旅游投訴統一受理機制,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和游客合法權益,完善旅游市場退出機制。
營造良好旅游發展環境。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探索建立以游客滿意度為核心,以環境、設施、服務質量等為主要指標的質量評價體系。加強旅游安全能力建設,優化旅游應急處置機制和安全預警制度,完善出境旅游服務保障體系,探索建立國際旅游風險防范及快速處置機制。加強旅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倡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提升旅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大力開展文明旅游活動,引導文明出行、理性消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專門政策,按照方案確定的思路和任務推動實施,根據試驗區建設推進情況,依法下放相關行政職權和管理權限,建立定期協調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全力推進試驗區建設。支持試驗區大膽探索、開拓創新,把改革措施落準落細落實,建立健全改革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二)加強規劃引導。試驗區要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內蒙古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合理安排旅游開發活動,要與滿洲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及實施方案做好銜接。試驗區要圍繞方案總體要求,編制建設總體規劃。
(三)加強監督檢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加強督促檢查,強化問責問效。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有關部門協調、督促有關政策的落實,對試驗區定期組織實施情況評估,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四)總結推廣可復制的試點經驗。試驗區要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定期向文化和旅游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報送工作進展情況。文化和旅游部會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及時總結評估試點任務實施效果,對試點效果好、風險可控且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及時復制推廣,為沿邊地區開發開放提供借鑒和支撐。
廣西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
建設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及促進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重大舉措,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行動。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為加快防城港邊境旅游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建設,制定本方案。
一、基礎條件
(一)區位優勢突出。防城港位于廣西北部灣之濱,是一座極具特色的港口城市、邊關城市、海灣城市。全市總面積6227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壯、瑤、京等21個民族,人口約100萬。防城港是我國西部第一大港,唯一與東盟海、陸、河相連的門戶城市,也是內陸腹地進入東盟最便捷的主門戶、大通道,有5個國家級陸海口岸。東興口岸是我國陸路邊境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年出入境人數近1000萬人次,邊境旅游人數居廣西邊境口岸之首。
(二)旅游資源富集。防城港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北部灣畔生態海灣城市,是我國唯一的京族聚居地,有中國氧都、長壽之鄉之稱,空氣質量全年優良率90%以上。防城港有十萬大山、北侖河口、防城金花茶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江山半島省級旅游度假區、京島省級風景名勝區,已形成以上山、下海、出國為主體的旅游產品體系,打造了中越(東興—芒街)國際商貿旅游博覽會、海上國際龍舟節、京族哈節、中國—東盟國際馬拉松賽等旅游節慶。
(三)旅游交通便捷。防城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已與全國路網聯接,與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形成1小時經濟圈。防城港各口岸四季往來通行便利,客貨運輸順暢便捷,越南公民可在互市區從事商貿、服務等活動。擁有中國—東盟最便捷、距離最短的海上旅游航線,已開通防城港至越南的“海上胡志明小道”高速客輪旅游航線。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建設現代化邊海經濟體系為主線,構建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的邊境旅游發展新模式,提高邊海聯動的旅游發展水平,把防城港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邊境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則。堅持開放引領,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堅持創新驅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提升發展質量,不斷激發旅游發展活力;堅持特色打造,以精品建設為主線,推動旅游業特色化、國際化、全域化發展,提升旅游業整體競爭力,加快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堅持防范風險,加強邊境管控,完善禁毒、禁賭長效機制,堅決打擊非法入境、走私販私,筑牢邊疆安全穩定屏障。
(三)空間布局。試驗區的范圍為防城港市全境,布局三個功能區:中越邊關風情旅游區、北部灣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區和十萬大山森林生態旅游區。中越邊關風情旅游區整合東興邊城、中越國門口岸集市、北侖河等邊境旅游資源,打造邊關風情旅游品牌。北部灣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區整合海島海灣、京族風情、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部灣休閑漁業等濱海旅游資源,打造濱海休閑旅游品牌。十萬大山森林生態旅游區整合十萬大山、防城金花茶國家級保護區等生態資源,打造生態康養旅游品牌。
(四)發展目標。經過3年左右時間,到2020年,試驗區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高度開放、富有活力的旅游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健全;旅游綜合品質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框架基本搭建;試驗區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邊境旅游開放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試驗區打造成為中越跨境旅游目的地、中越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踐區和中國—東盟旅游合作先行區。
三、主要任務
(一)探索旅游便利通關新舉措。
促進人員通關便利化。允許兩國邊境居民持雙方認可的國際旅行證件依法可通過邊境的通關綠色通道快速通行。開通口岸自助查驗通道,配套生物特征識別設施,實現符合條件的旅客通過口岸自助查驗通道驗放后快速通關。為試驗區人員因公臨時出國提供更便利優質的服務。
推動團體旅游便利化。科學合理規劃邊境旅游線路,使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通行證(邊境旅游專用)》的旅游團隊可靈活選擇出入境口岸,提高旅游品質和游客體驗。在游客出入境集中的口岸實施“一站式作業”通關模式,推動設置團隊游客通關綠色通道,實現快速查驗放行。
促進自駕車旅游往來便利化。在國家一類口岸便捷辦理跨境運輸車輛行車許可證、車輛國籍識別標志和其他入境車輛臨時入境機動車(八座以下)號牌和行駛證、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允許在牌證有效期內在試驗區通行,入境機動車應按規定購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允許自駕車游客憑雙方認可的國際旅行證件便捷通關。推動設置跨境自駕車通關綠色通道,實現游客及其行李物品、車輛的快速查驗放行。逐步推動跨境運輸車輛牌證互認。
(二)探索全域旅游發展新路徑。
推動完善全域旅游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健全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和綜合執法機制,構建旅游糾紛立案、審理、裁決和執行的快速處理機制。創新旅游發展配套機制,建立相應的旅游聯席會議、旅游投融資、旅游人才培養、旅游工作考核激勵等機制。
推動完善邊境旅游綜合服務設施。推進防城港/欽州支線機場前期工作,推進中越鐵路防城港至東興鐵路建設。加強與越南鐵路、高等級公路、橋梁、口岸的對接,建設中越陸海旅游新通道。加強防城港、東興、峒中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口岸公共衛生核心能力及通關能力。推進東興國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詢服務中心、中越文旅游標識系統、鄉村旅游服務站(點)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加強智慧旅游建設,建立具有邊境特色的旅游信息平臺,實現重點景區WIFI免費全覆蓋。
探索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推進“旅游+村鎮”,鼓勵打造一批民族風情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村鎮。推進簕山古漁村、界河竹山村、京族萬尾村、貝丘遺址交東村、萬歐漁村等特色旅游鄉村建設;逐步推進峒中邊境溫泉小鎮、那良邊境風情古鎮、江平文化小鎮、扶隆生態小鎮等邊境特色城鎮建設。推進“旅游+文化”,加強與越南等東盟國家旅游交流合作。引進東盟文化民俗演藝活動,打造秘境東南亞、京族原生態等特色民俗表演。推進“旅游+商貿”,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發展旅游購物。利用互市貿易和電子商務,開發海產品、紅木、金花茶等旅游商品,打造特色東盟風情購物街。推進“旅游+節慶”,辦好一批民族特色文體節慶活動,推出一批內涵豐富、參與性強、融入感佳的節慶產品。推進“旅游+體育”,提升中國—東盟馬拉松賽、海上國際龍舟賽等的內涵與形式。因地制宜建設體育旅游綜合體。
構建旅游共建共享模式。大力扶持農旅結合項目,對貧困戶開展免費技能培訓。探索制定旅游扶貧獎補政策,支持當地居民和貧困戶開發餐館、酒店、民宿等旅游接待設施。支持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游開發。
(三)探索產業發展引導新機制。
創新旅游投融資模式。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旅游項目開發企業,可按政策規定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探索將邊境旅游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試驗區。鼓勵試驗區探索設立旅游產業促進基金,吸引投資機構和民間資本參與子基金的設立,用于投資旅游產業,扶持旅游企業發展。建立試驗區企業投融資平臺,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實現對旅游資源的優勢整合。拓寬企業投融資渠道,通過發行債券、上市掛牌、股權交易等形式融資,推動旅游資產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推動完善土地支持政策。試驗區出臺支持旅游業發展用地政策的實施意見或細則,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安排向旅游項目傾斜。優先落實旅游重點項目用地指標,優先在城鄉規劃中落實旅游用地空間。根據旅游項目實施進度,合理安排用地指標支持重點旅游項目。完善鄉村旅游用地機制,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土地使用權入股及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游企業。推動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作為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用地。
(四)探索邊境旅游轉型升級新動能。
開拓海上跨境旅游新市場。按規劃推進試驗區的郵輪碼頭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支持企業依法開辟防城港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國際郵輪航線。推動實現陸地旅游產品與海上旅游產品互動、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結合,建成一流的集國際客運、金融服務、商業貿易、文化休閑、旅游度假、高端醫療為一體的沿邊郵輪經濟先行區。
塑造國際陸海旅游新通道。深度融入中國—東盟旅游線路建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南向通道建設,建設功能完善、跨區域的旅游環線,拓展陸海互聯樞紐服務功能,提升與東南亞國家旅游互聯互通水平,塑造中國西部便捷順暢的國際陸海旅游南向通道新優勢。
打造邊境新型旅游產品。立足中越邊關風情、濱海休閑度假、森林生態康養等核心旅游資源,推動構建新型特色旅游產品體系。推動江山半島旅游度假區、京島風景名勝區、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提檔升級。做大做強以紅木、東盟商品和東盟美食等為主的旅游街區。加快國門景區、中越邊關風景道、旅游集散中心、中國東盟自駕游基地、生態濕地公園、南山長壽文化旅游區等新項目建設。加強紅樹林、河流、濕地等生態環境和遺址遺跡、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人文資源保護。
(五)探索擴大邊境旅游合作新模式。
建立跨境旅游聯合執法機制。建立中越旅游聯合執法等邊境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共同維護邊境旅游市場秩序。建設“誠信旅游信用公示與服務平臺”。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對旅游領域有關企業及人員建立信用記錄,實施信用分級監管,建立旅游領域違法失信“黑名單”及其管理制度,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
推動跨境旅游聯合營銷機制。探索拓展中越跨境自駕游范圍,打造中國桂林—中國防城港(東興)—越南芒街—越南下龍“兩國四地”旅游線路。探索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區建設。完善與越南旅游部門和旅游企業間合作機制。探索建立中越跨境旅游市場聯盟,開展中越旅游聯合宣傳營銷,共同開發邊境旅游市場。鼓勵企業建立智能旅游商務平臺、智能旅游購物平臺等智慧旅游商務系統,提高精準營銷能力。
健全旅游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推動中越互派旅游從業人員異地培訓,建立旅游人才引進及雙邊共享機制。建設中越邊境旅游人才智庫和成果宣傳推介平臺,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隊伍。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定期發布智庫決策咨詢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專門政策,按照方案確定的思路和任務推動實施,根據試驗區建設推進情況,依法下放相關行政職權和管理權限,建立定期協調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全力推進試驗區建設。支持試驗區大膽探索、開拓創新,把改革措施落準落細落實,建立健全改革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二)加強規劃引導。試驗區要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合理安排旅游開發活動,要與東興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及實施方案做好銜接。試驗區要圍繞方案總體要求,編制建設總體規劃。
(三)加強監督檢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要加強督促檢查,強化問責問效。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有關部門協調、督促有關政策的落實,對試驗區定期組織實施情況評估,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四)總結推廣可復制的試點經驗。試驗區要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定期向文化和旅游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報送工作進展情況。文化和旅游部會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及時總結評估試點任務實施效果,對試點效果好、風險可控且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及時復制推廣,為沿邊地區開發開放提供借鑒和支撐。
抄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旅發委(旅游局)、外事辦(外僑辦)、發展改革委、民(宗)委(廳、局)、公安廳(局)、財政廳(局)、國土資源廳(局)、交通運輸廳(局、委)、直屬海關、檢驗檢疫局、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