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在北梁新區鐵西街道辦事處,居民展示她們制作的迎新春花饃。新華社記者 賈立君攝
除夕佳節,無論相隔多遠,工作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里,與家人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吃什么體現生活水平,和誰吃事關幸福歸屬。經濟日報記者走進群眾生活,看看他們的年飯是怎么吃的——
餃子里的螺絲釘
本報記者 代 玲
今年除夕也是藏歷新年的除夕,國網西藏檢修公司負責同志相約來到位于拉薩市城關區奪底鄉的國家電網220kV奪底變電站,與值班員工們一起過年。
上午11點,大家陸續來到變電站,跟著一起來的不僅有食堂打包的各種菜品,還有各自從家里帶來的香腸臘肉等家鄉特產食品。一放下東西大家就開始分工協作,公司辦公室主任張麗娟負責搟皮,總經理肖方勇、副總經理程勝建等人負責包餃子,副總經理祝潔負責切香腸臘肉。小小的廚房里擠滿了忙碌的身影。
“今天過節,站里的兄弟姐妹們負責值班,我們來負責他們的年夜飯。”肖方勇說。一邊說他還讓記者猜猜哪些是他包的餃子。
除了將辣椒、硬幣、大蒜、花生、糖等包進餃子里,大家還別出心裁地提議將螺絲釘也包入餃子,寓意“技術能手”。
巡視完線路的工作人員回來后,廚房里的餃子也差不多熟了。大家七手八腳忙活著把菜端上了會議室里拼好的大飯桌。
“祝總,給大家講講吃餃子要小心,萬一吃到螺絲釘,這是安全生產責任哦。”幽默的肖方勇不忘說句俏皮話,引來大家一陣大笑。
“吃到了,吃到了,是螺絲釘。”2017年剛進站的重慶姑娘熊信蘭還不好意思說,她旁邊眼尖的同事已經叫了出來。
“吃到螺絲釘寓意著‘技術能手’。站里都是年輕人,希望你們勇擔重任,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迎接西藏電網的特高壓時代。”肖方勇說。
默默奉獻為學子
本報記者 李 杰
大年三十,大多數人都在和家人團聚。但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區食堂的工人聞會來說,雖然回家的心情迫切,但在食堂的工作更重要。
“過年不休息。”聞會對記者憨厚地笑了。她將從大年三十一直工作到正月初四。“有不少學生為了做科研不回家,所以食堂必須每天有人工作。”聞會說,給這些祖國棟梁做好服務,她發自內心的高興。
下午1點半左右,最后一名學生離開了食堂。收拾完畢后,聞會騎上電動車,邀請記者一起去吃年飯。“我家現在有10個人在等我回去吃年飯。”聞會說,他們家的習俗是中午吃年飯,她愛人在兄弟里是老大,所以他們負責在家燒飯給一家人吃。
到家后,聞會的家人紛紛熱情招呼記者。飯桌上蛋餃、魚、紅燒雞、素菜樣樣都有,豐盛可口。
因為在食堂為學生們準備年飯,家里的年飯從準備到制作,聞會一點都沒幫上忙。而且因為下班晚,家里人一直等到兩點才開始吃飯。對此她心里有點過意不去,但是家里人都很體諒她,“無論多晚,我們都會等她吃一頓團圓飯。”聞會的愛人說。
愛心溫暖敬老院
本報記者 周 劍
“我用時光等你,你不來我不老……”2月13日,江西省景德鎮市昌江區麗陽鎮敬老院傳出陣陣歌聲和歡笑聲。這是鎮上的志愿者們來看望敬老院老人、提前吃“年夜飯”,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社會的關愛。
簡單的表演之后,一桌熱騰騰的“年夜飯”已經做好,老人們在志愿者的攙扶下坐上了大桌。敬老院院長王貴玉介紹,院里共有20位鎮上的孤寡老人,6位工作人員平時分白班、夜班兩班照看他們。常住院里的12位老人和大家圍坐一起,喜迎新春。
紅燒全魚、燉鴨子、腐竹燒肉……敬老院做了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祝大家新春快樂”“長壽健康”……志愿者們倒上果汁,頻頻舉杯,紛紛向老人們祝福。
“非常快樂、興奮,你們唱得好、跳得好,還和我們一起吃年夜飯,感謝大家來看望我們。”86歲的王守惠老人介紹說,自己沒有兒女,因為有好政策,8年前住進了敬老院。這里有人給他們做飯,有熱水洗澡,每個人住單間,房里有電視機和空調,什么都不用愁。“市場上有什么,我們就能吃到什么,平時雞鴨魚肉不間斷,生活相當好。我們過得很快活、幸福。”王守惠老人說起自己的生活,很是滿足。
相關鏈接:
網絡中國節之春節(專題)
掃碼看“網絡中國節之春節(手機版H5)”